援疆評職稱直接通過評審嗎_援疆評職稱直接通過評審嗎廣東
■記者萬里慶/文
中國江西網訊 4月13日,本報《快看!事關268萬人!江西職稱制度將發生重大改革》一文引發廣大讀者關注與熱議。事實上,我省近年來已經陸續出臺了一系列職稱改革措施。近日,省人社廳專家“以例說法”,解讀近年來我省全面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取得的豐碩成果。
有突出貢獻人才跨級審定教授級高工
【案例】
包健,江西凱順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之前無任何職稱,2015年獲得江西省技術發明二等獎,因符合《江西省有突出貢獻人才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審定辦法》條件,2016年直接審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017年還入選了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
【解讀】
我省對有突出貢獻人才不以學歷、資歷、論文等限制,直接審定高級職稱,創新人才評價機制,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人才環境。
留學回國人員直接審定副教授職稱
【案例】
金虹,2002年到韓國留學,2012年博士畢業,進入韓國首爾市政府工作,2013年10月被江西師范大學引進,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因符合《江西省留學回國人員專業技術資格審定辦法》規定條件,2013年12月以留學回國人員身份由無任何職稱直接審定為副教授職稱。
【解讀】
我省對留學回國人員不以資歷臺階限制,把學術技術的先進性和實踐性作為主要評價標準,打破論資排輩、唯資歷的傳統觀念和體制性障礙,進一步優化人才環境,吸引更多的留學回國人員來贛工作。
援外人員審定主任醫師資格
【案例】
劉芳平,萬年縣中醫院的一名副主任醫師,經組織選派,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突尼斯執行醫療援助任務,因通過援疆援外職稱綠色通道政策,2016年審定了主任醫師資格。
【解讀】
對援疆援外專業技術人員在達到申報上一級資格任職年限的,在援疆援外前已取得資格基礎上,直接審定上一級專業技術資格,吸引和激勵援疆援外專業技術人員建功立業,提高我省人才援疆援外工作成效。
非國有企業獲職稱傾斜
【案例】
發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建筑施工為主的民營企業,公司較多專業技術人員沒有論文、課題、獲獎,達不到全國統一設置的職稱的硬性條件,但符合我省設置的非國有企業職稱條件,大部分人員都申報非國有企業職稱,2016年就有4人取得了非國有企業高級工程師職稱,公司現有中、高級職稱以上專業技術人員300多人。
【解讀】
對非公企業專業技術人才,實行職稱傾斜政策,有效促進了我省非公企業發展。目前我省已有8256人獲得非國有企業專業的高級職稱。
高校教師教得好也能評教授
【案例】
南昌大學理學院物理系吳評老師,1996年評為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物理課教學,授課質量優秀,教學成果突出。但因為科研業績一般,一直沒有評上教授。學校推行職稱分類評審后,對基礎教學型教師,重點考察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實績,對科研項目和論文數量要求均大幅降低,2016年吳評老師順利被評為教授。
【解讀】
新評審標準不再“唯論文論”,潛心于教學、科研推廣做得好的教師,同樣可以評上教授。讓不同類型的教師“各得其所”,進而讓教師們“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