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_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待遇

    首頁 > 資訊 > 國內 > 正文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_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待遇

    來源:【中國汽車報】

    2023年8月21日-24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蘇州市人民政府以及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3汽車技術與裝備發展論壇”于蘇州隆重召開。本屆論壇以“裝備夯實根基?技術引領未來”為主題,邀請政府領導、行業院士、企業高層、技術專家,圍繞新技術、新裝備、新生態展開深入研討,以推動技術及產業發展,夯實質量強國之基,服務汽車強國戰略。其中,在8月23日舉辦的檢測認證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北汽福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TUV北德、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專家,以“研判市場趨勢,助力品牌出海”為話題,展開沙龍座談。以下內容為沙龍座談實錄: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_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待遇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汽車工業的同仁們,大家下午好!

    今年,中國汽車工業迎來70年華誕。70年,中國汽車完成了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實現了從“零基礎”到“領航者”的角色轉變。成長是值得可喜的,但我們仍要清醒地認識到,機遇與挑戰并存。

    下面,掌聲歡迎沙龍的幾位分享嘉賓來到舞臺中央,他們是:

    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產品認證三部經理 宋航;

    北汽福田汽車股份公司海外事業部副總裁 金翰煜;

    杭州漢德質量認證服務有限公司整車經理 于洋;

    合眾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高級總監 李濤;

    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整車測評研究中心 副主任李彪。

    剛才說了中國汽車工業開始走出去,這里有認證機構、檢測機構、技術服務機構、企業代表,我們探討如何應對,也歡迎在座嘉賓共同參與,待會兒會給時間讓嘉賓參與進來。

    首先聊一聊出口的趨勢分析,全球疫情后經濟回暖,國內汽車企業產能過剩,新能源大行其道,海外局勢大好,如何把中國車企過剩的產能“走出去”?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在認證檢測行業深耕多年,我們先聽聽宋航經理的分享!

    宋航:中國汽車行業迎來了百年未有之的變局,今年數據大家切身體會到中國汽車行業從高速增長進入到全面市場調整的階段。目前整個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四位一體大背景下,中國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出口。

    CQC一直秉承科學嚴謹、傳遞信任、指推行業發展的宗旨,提升產品質量,推動行業的發展。在中國汽車民族品牌走出國門的必然趨勢下,CQC肯定要發揮專業機構包括國家機構的特長來助力中國企業民族品牌走出國門。

    在座企業也知道,去年8月份CQC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認證監委,成立了中國汽車認證聯盟,CQC作為牽頭和發起機構,包括重慶汽研、襄陽中心、長春幾家龍頭的認證檢測機構和行業代表。

    今年6月份在中國機動車認證聯盟下成立了東盟汽車檢測認證聯盟,這兩個聯盟實際上東盟聯盟是在機動車聯盟下面,都是秉承著助推整個行業發展推動整個產業進步的宗旨。這里面將會拓展認真的新模式和品種助推中國的民族品牌走出國門。這是談的第一點。

    第二點,緊密聯合國內外同行,特別是對國內外的標準法規最新的要求積極料正國外一些地區跟國家的準入制度,推出認證的創新品種,提升中國品牌的中國機動車行業整個產品的競爭力,幫助中國民族品牌走出國門。

    第三點,現在面對整個行業的發展,面對網聯化的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的最新的新形勢、新要求,要聯合專業的技術機構、專家進行深入研討。也會重點瞄準,比如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的國家地區的相關要求,做深入地研討,密切跟蹤,并且掌握國內外特別是國外這些國家的最準入制度和標準法規。我們在大量企業溝通過程中,很多企業最近幾年走出國門交了很多學費,很多企業跟我們交流的時候,用了一個詞語叫“投石問路”。投石問路的成本很高,CQC作為一個國家認證機構,又是中國機動車認證聯盟牽頭機構,也是東盟機動車檢測聯盟的理事長單位,更應該有責任和義務做這方面的工作,能夠助推中國民族品牌走向海外。

    李學強(主持人):CQC作為中國最大的認證機構,很早就成立了國際部,一直跟各個國家地區保持中國各類產品的出口。汽車產品出口講到機動車認證聯盟,在市場監管總局直接領導和推動下,在檢測認證機構之間,搭建起一個自愿性認證平臺,也是提升產品質量的平臺,希望得到各個主機廠的參與和認可,我們會把各個主機廠、零部件、集團企業納進來。

    我們能夠抱團,在國外市場既有競爭又有合作,有這樣的目的在里面。

    出口從法規層面非常重要,要遵循國外的法律法規,作為檢測認證如何助力走出去?國外法規境外服務機構最熟悉,國外發證機構是各個政府發證機構,他們的具體報告認證不像我們認證和檢測機構,他們是技術服務機構,叫Technical Service,請問北德于總有什么樣的見解?

    于 洋:我分享車輛出口的趨勢,車輛出口行業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隨著中國汽車尤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崛起,尤其是全球去碳化的發展趨勢,中國汽車走出去,現在已經顛覆了全球車輛出口市場的格局。對于中國新能源車,全球各個國家都在優先選擇中國新能源車,我們得到的數據是今年上半年,我們國家已經超過日韓,成為汽車出口量最大的國家。

    我們現在已經在車輛出口方面打破了傳統貿易壁壘,目前全球其他各個國家,尤其像歐盟國家,只能通過技術壁壘去保證進口到當地國家的車輛質量要求,提升自己的法律法規是唯一的途徑。就意味著中國汽車目前走出去,必須滿足當地的新法規新要求。像剛才CQC領導說的一樣,ECE R155,ECE R156的網絡安全、信息安全的新標準,以前在做汽車出口的時候是沒有的,從去年7月6日以后,尤其是中國車輛出口歐盟必須符合這個標準,這也是技術壁壘。對于中國汽車,中國整車廠來說一個挑戰,也是要達到的標準。

    第三方檢測認證機構,為了保證我們的中國汽車走出去給我們一個保證,為了中國汽車走出去保駕護航。

    李學強(主持人):謝謝于洋經理,各個車企業知道,如果要做好出口認證,貿易壁壘不說,說技術壁壘,這是一項需要深耕的技術活,從產品設計就要開始考慮標準符合性,出口產品在法規更新越來越快的情況下,深耕,需要我們埋頭走路的同時,還要抬頭看天。特別想聽聽企業走出去有什么樣的機遇和挑戰?近一兩年來,各個企業把出口當成非常重要的板塊,在國內和海外的布局中如何求生存、謀發展,對于不同體量不同產品的企業來說,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難點和痛點,有請福田金總和合眾李總發言。

    金翰煜:福田是商用車集團,討論乘用車比較多,中國人分析事情講究格物致知。新能源產品不管是商用車還是乘用車面臨的挑戰和傳統的不一樣,首先目標市場不一樣。基本上中國出口的新能源產品,從總量的90%以上是賣去的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是技術壁壘、標準壁壘,尤其是歐洲和北美地區也是整個標準的建立者和推動者。

    為什么我們有這種機會?主要來自歐美日系品牌在短時間內不能給到客戶產品的解決方案,給了中國品牌一個百年難遇的窗口期。但是我們看未來的形勢,整個傳統主力品牌一直在追趕,整個法規體系對我們不是很友好。前兩天歐盟發布了電池的護照,本身追蹤碳足跡,背后都是對中國企業的壓迫。壓迫在哪里之我們為什么在這些發達國家有一個比較好的客戶反饋?既可以保證及時交付,又有一個比較好的體驗感,又有一個很有競爭力的價格,這是任何商品競爭力的本質。但是慢慢會用法規方法慢慢削減成本優勢,有一些其他的技術壁壘把相關的技術難度提高。對中國企業來說,尤其是新能源在發達國家必須對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術可控,并且持續快速迭代,才有可能讓我們保持住在發達國家的優勢。

    從傳統能源角度看,中國出口的主要是欠發達國家,從他們整個的經濟結構、基礎建設來看,未來十年內也不可能不具備去大量去使用新能源產品的條件。特別是商用車產品相當一部分主力依然是傳統能源產品,面臨的挑戰是原來主力品牌在當地建立的整個體系能力優勢。

    產品上已經打破壁壘,中國無論是乘用產品還是商用產品,在發展中國家基本上反饋產品都很好了,疫情供應鏈短缺情況下給我們很多機會讓客戶嘗試,整個保障體系,比如分銷、配件體系、服務體系、后市場二手車處置體系,這些我們和競爭對手歐美日韓有比較大的差距。整個標準體系質量的領導們要進一步從趨勢上看,從現在如何補短板角度真正幫助中國的企業未來走好出海道路。謝謝!

    李 濤:感謝論壇給了學習機會,我來自合眾汽車的李濤,負責法規認證。

    給各位領導匯報我們公司的出海情況,哪吒汽車屬于合眾汽車下的產品品牌,去年開始我們就開啟了出海戰略,當時是定在東盟,東盟第一站是泰國,去年實現了3000臺銷量,今年的目標定在15000臺,目前看泰國實現是沒有任何問題。今年也增加了很多市場,包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出海過程中也遇到一些問題。

    技術壁壘:新能源車也叫智能化汽車,技術的發展迭代跟當地政策法規要求沖突,這是我們遇到的一個壁壘。

    品牌壁壘:東盟日韓企業起得比較久,深耕很多年,當地對日韓品牌比對中國品牌認可度高。在當地發展雖然取得一定成績,但還是比較艱難。

    人才需求:當地沒有汽車產業,但是要求我們的企業在當地進行本地化或者建工廠。當地是沒有研發和生產和售后的人才,這就造成過去之后增加了很大成本。

    李學強(主持人):感謝兩位分享,從商用車到乘用車確實有一定差異,中國的產業制造優勢已經具備。現在的問題確實是各個行業都要努力解決的。不管是品牌慢慢積累還是技術不停地跟進都會有一個過程。前面說要深耕,低頭做事抬頭看路。檢測認證如何處理發展,檢測機構需要提供專業支持、聯手布局。請檢測機構談談如何考慮,新能源產業鏈也完善,純電、插混等這些產品我們比國外還豐富,有沒有形成持續的市場競爭力?在新形勢下車企不斷進軍海外的局勢,中國汽研檢測板塊有哪些布局?聽聽李總看法。

    李 彪:作為中國汽研的員工,我是2005年就接觸了汽車出口,那時候是北奔的商用車,那時候還不太了解出口環節,對認證公司也不太深入了解,僅僅是把國內報告轉化成英文報告。那是2005年干的事,發展到今天包括認證公司、出口企業、驗證機構,整個的鏈條,差不多標準有300項,包括不同地區的標準,包括歐盟、特別是歐美日的標準,國內還是蠻欠缺的。

    隨著數量增長,2012年超過100萬,2021年超過200萬,2022年超過300萬,今年上半年是234萬多一點,新能源占比在41%。中國汽研根據出口認證的鏈條發展和出口數量、業務發展,我們在“十四五”就落實了“354戰略”,“35”4里以重慶總部包括檢測工程事業部和標準法規認證中心,分別是“354”的一個板塊,深度融合,為企業提供了標準解讀到方案的制定,方案制定過程是最重要的,到實用性摸底到檢測實驗、證書發放和數據總結的整個鏈條服務,這是國內的。

    國際上依托上級單位中國間重集團在海外布局,對海外的實驗室、實驗場地深度合作,還有國外交通主管部門的深度協作。目的是讓出口認證的過程和流程更加簡潔和清晰,讓企業品質得到保障,也讓樹立企業的口碑。

    李學強(主持人):中國汽研在出口領域采取了便捷高效措施,組建了專業化團隊來滿足車企工程,搭建了出口團隊同時也為一些大客戶服務。特別是去年到今年各個檢測機構都體驗到了企業出口實驗的壓力。前面企業認證機構表達了這些年做的工作,技術服務機構在國內的海外技術服務機構表達了對技術對接和國內企業打破技術壁壘需求。兩家企業也提出了現在的痛點、難點、現狀分析。

    現在企業、檢測機構、認證機構以及出口海外技術服務機構如何聯動,助力海外市場布局?如何讓國際化使品牌力更加有加持賦能作用?各個機構打造產品品牌的時候,還能做什么支撐?在座的機構有愿意發言的也可能舉手發言。先聽聽臺上的兩家企業,對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出口技術服務機構有什么建議?

    李 濤:說一下剛才的痛點問題,物流滾裝船預定,這些企業都是日韓的,導致我們企業在預定滾裝船的時候很難預定到倉,船比較少,要搬運的話要提前一個月預訂。第二個是費用問題,更多是運往泰國,費用是400美金一臺車,接近3000塊人民幣。海關把新能源車作為危險品,放在特殊倉里就導致了成本增加,導致了船期很難確定,這也是我們的痛點。

    金翰煜:福田做海外業務算是中國商用車圈子里比較早的,這么多年一直保持海外出口第一。我們比較大的感受是特別在法律法規方面,對所有商用車或者所有中國的汽車產業來講,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到底是“站在中國看世界”還是“站在全球平衡和統籌”整個產品的開發架構?這是對于所有現在車企巨大的挑戰,因為一旦技術平臺和模塊選型定型之后,再去應對標準有很大差異的市場的時候,你會發現成本代價是非常大的。

    我干了12年研發,然后才去做市場,從我的角度,我們國內整體的標準機構還有技術的機構體系,能不能在開發的前期介入和這些車企一同討論,整個全球的情況,包括設計的標準邊界,再有很重要的點是測試法。測試的方法具體操作的時候發現各個不同的國家,不同機構對同樣的標準,寫在紙面上是一樣的,你的理解操作細則是不一樣的,最后得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這都是很頭痛的事情。

    拿一個基本法規來說,重型卡車的外尺寸,轎車同事們接觸的少,重型卡車的外尺寸全球范圍內差異非常大,前期整個平臺搭建的時候,整個物理架構如果不考慮清楚的話,可能投產的時候這個產品在某些市場區域是硬性法規不可銷售的。這些是我認為從機構和企業得到最有效的結合方面,有時候作為一個企業,我們直接和當地標準部門溝通,也有一些困難。兩個第三方溝通起來,大家有一個深刻的理解之后再返回來指導企業應對市場競爭,我認為是最好的一個辦法。謝謝!

    李 濤:我補充一下,說到標準,新能源發展在國內非常迅速,所有標準也是比較前沿的。我們去的東盟國家包括南美、中東,現在有很多新能源車都去,我們是不是可以把我們的標準也一起帶過去,跟產品一起出海。

    李學強(主持人):非常好的建議,剛才金總說了站在中國看世界還是站在全球看整體布局?合眾李總提出了標準問題。中國政府一直非常關注標準,市場監管總局對口的是WTO以及GB/T標準通報都是監管總局,歐洲的WP29工信部也在參與對應,不管是哪個部門,偶然都期待把我們的標準推出去,把中國的認證推出去。不管是從“一帶一路”國家,還是從非洲第二世界第三世界的國家,再往歐美發達體系、日本發達體系滲透。特別是在新能源、三電、氫能源以及智能網聯領域,慢慢跟他們的對余地越來越大了。我們的目的是在中國標準推出的同時把中國的認證推出去,我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隨著中國汽車賣到全世界,我們的標準化體系也會到全世界。這在15年前曾經有個例子,現在全球基本上歐洲標準認證,現在一些國家地區從3C建立之初就有一些國家認可我們的認證。當年伊朗政府現在也是歐洲標準,他的體系以及產品一致性體系、生產研究體系是我們幫助他們建立的。現在伊朗政府也與我們資產監管總局保持聯絡,希望通過標準對標,看能不能直接認可我們的認證機構CQC,也在做這方面工作,他們一些產品發的證書在往外推,甚至要不要做一些出口證書,都是這樣的想法和需求。

    與會嘉賓有沒有對檢測機構、認證機構還有企業有什么期望或者想發言的可以舉手。沒有的話,周主任能不能講兩句?

    周 煒:檢測認證是非常重要的實施環節,無論是從汽車產品的檢測認證還是使用環節的檢測認證,任何一個公告都是采信部門,我們對檢測認證機構尤其“檢測機構做真實驗出真報告”,這件事情非常重要。因為歷史來由使得我們對檢測質量的關注度非常高,我們都明白一旦定型時候,檢測出了問題,后端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交通安全事故,甚至整個受到了沖擊或者摧毀。所以檢測機構和認證機構責任非常重要。

    市場監管總局的幾次改革,我都非常舉雙手贊成和認可,比如現在是法人出報告,原來的機構出報告改成法人出報告,誰出報告誰負責的問題,責任不能轉移。比如說各個檢測中心是市場監管總局相關部門審核認定的,如果出報告市場監管總局背責任是不合適的,是要法人背責任,我們不僅僅是在報告質量提升方面,還有政策邏輯性,就是責任的邏輯關系問題。大家很辛苦,不容易,但是責任非常重大,希望大家能夠多支持我們的工作。謝謝!

    李學強(主持人):市場監管局丁處長講兩句?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管司工業品處處長丁兆國先生

    丁兆國:今天這個環節特別有意義,題目非常適合當前汽車產業發展的大的走向。往出口方向走,這也是我們之前沒有面臨過的問題,這么多年我們一直以進口和國內銷售為主,出口新能源汽車帶動,未來是一個新的增長點,或者汽車行業的新的發力點。汽車出口這個事,不光是我們市場監管總局,檢測能源機構能夠把這個事做得很好很順暢,需要很多部門配合,比如產業部門、商務部門。

    今天我們從檢測技術角度談怎么助力車企產品出口,我們司里也非常關注這個問題,因為整個產業都關注。第一個點出口事情怎么做?在現有機制下,國際的合作對合格評定結果和認證結果的認可、承認,基于對國家標準的接受程度,標準差異很大的話,最后認證也是代表著標準的符合性。所以我們感覺是分不同層次做這個事情,首先企業和機構在市場層面推合作,帶著產品往外走。政府在后面推,給你保障,有什么困難,政府加強指導和政策培育,在適當的時候在政府間形成機制化的東西。如果直接政府層面建立出口機制,難度相當大,因為首先標準體系和法規體系的差別非常大,我們也沒有加入WP29。先由機構配合企業往外走,慢慢配套完善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政府再實施政策上的出臺支撐,這是相對來說有可能性的方案。

    第二個,目前看出海也是分步驟,先是產品出海,先賣產品隨后是產業轉移、生產外遷,出現這樣的情況去海外布局生產,有一個階段性。不同階段檢測認證機構應該關注什么?這也應該分布的。先賣產品,賣產品的時候什么樣的產品符合當地目標市場的法規要求?從產品設計開始就應該跟企業把海外市場的法規標準要求提前告知企業,怎么設計和研發產品,生產出最起碼能夠進入市場的產品。第二步,在產品有一定規模的時候從外資進入我們國家的經歷看,也是先賣產品后來生產搬到我們這兒。反向輸出也是一樣的道理,先把產品品牌打出去以后,然后才有產業轉移,把生產廠的一部分移境外市場做。這個時候可能檢測機構要跟著企業去布局,產業出去以后隨時跟著上,更適合長遠謀劃。從產品出口到產業出口,這是聽了大家討論的感受,也需要了很多。

    李學強(主持人):謝謝丁處,未來中國肯定不僅僅是簽署“五八協議”問題,說不定未來中國自己標準成熟、產品成熟、市場成熟的情況下,可能我們發布一個協議,全世界來簽我們的協議,我們的標準都向全世界。

    感謝臺上各位嘉賓,從各位嘉賓談話中可以看得出來,國際上穩定的市場需求,另外中國汽車的發展已經到了這個階段,出口有巨大的空間,認證機構、檢測機構、技術服務機構和車企需要更好地相互聯動,共同打造技術、產品、服務品牌,形成優勢,助推中國汽車品牌出海之路更上一層樓,今天沙龍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各位嘉賓,各位領導,各位朋友,至此,本次“檢測認證高質量發展論壇”已接近尾聲。剛才大家圍繞新技術、新趨勢,暢所欲言,句句都是行業“啟示錄”。

    檢測認證質量這個行業高質量發展,必定會為深入推進我們國家供給結構側改革,推動我國邁向質量強國的戰略目標,作出卓越貢獻。最后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和嘉賓光臨,祝大家工作順利,心情愉快!謝謝大家!本次論壇到此結束!

    (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本文來自【中國汽車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備案號:贛ICP備2022005379號
    華網(http://www.www489tv.com) 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

    QQ:51985809郵箱:51985809@qq.com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露脸中年夫妇交换视频| 欧洲最强rapper网站在线看|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a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短视频在线观看| 精精国产xxxx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 99久久国产免费中文无字幕|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特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五月天| 在线观看视频99| 中文字幕5566| 日韩一区二区三| 亚洲国产欧美久久香综合| 男人日女人app| 四虎在线免费视频| 91视频综合网| 国产综合在线观看视频| www.kkbokk.com| 我的初次内射欧美成人影视 | 在线精品91青草国产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日韩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小视频| 激情伊人五月天久久综合| 六月丁香婷婷综合| 色吧亚洲欧美另类|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批视频网址免费观看| 国精产品wnw2544a| jizz国产精品jizz中国|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高潮毛片免费全部播放|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污污网站免费观看|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免费观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