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買美債的原因_中國為何要買美債
從美國財政部披露的3月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數據看,3月全球前兩大美債持有國—日本、中國均選擇增持美國國債。
據了解,目前日本仍是美國最大的海外“債主”,與2月份相比,日本3月份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環比增加59億美元,3月份共持有1.087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而美國的第二大海外“債主”—中國在連續減持7個月后選擇增持美國國債,期間增持205億美元,3月持有美債規模為8693億美元;
中國在2月份持有美國國債8488億美元,持倉規模創2010年5月份以來新低,去年4月份至今,我國美債持倉規模均低于1萬億美元;
除了上述兩大“債主”外,其它國家或地區央行也在3月選擇增倉美債,數據顯示:英國、瑞士、加拿大的增持美債規模分別為710億美元、154億美元、100億美元;
考慮到美債違約在即,上述央行主要是增持中長期美債,而避開短期美債的違約兌付風險;倘若違約真的發生,中長期美債面臨違約風險與價格下跌壓力相對較低;
為何中日等國家央行在3月份紛紛選擇增持美債呢?
這要從坐擁2000億美元資產,美國的第16大銀行—硅谷銀行破產說起...
在美聯儲加息、信用風險增加、流動性危機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硅谷銀行在3月份僅用了幾天時間便宣布破產,并由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
而硅谷銀行破產也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第一家倒閉的知名銀行,對當時的金融板塊造成不小的影響;
硅谷銀行破產引發了市場對于其他銀行、金融機構的信心動搖,反饋到美國股市上,整個美國金融板塊,尤其是美股銀行股出現大幅下跌;
在美國金融市場大幅波動的背景下,3月全球投資者都在降低風險偏好,多個國家的央行出于避險考慮,紛紛拋售美國企業債或商業地產票據,安全性更高美國國債則成為增持對象;
雖然多國央行在3月份選擇增持美債,但增持幅度并不大,市場人士表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影響:
首先,硅谷銀行擠兌破產導致美國信貸緊縮潮起,令美國債券市場或率先遭遇劇烈波動,不利于海外央行資產配置的安全性;
其次,在美債違約進入“倒計時”下,海外國家央行更加不會大幅度增倉美債,
畢竟這會美債持倉風險敞口,給資產配置帶來新的風險;
最后,即使全球“去美元化”步伐出現提速趨勢;
隨著新興經濟體、中東產油國等開始嘗試創新跨境支付結算機制、簽署雙邊貨幣協議以及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使得外匯儲備里對美債與美元的配置需求持續減弱;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海外國家央行在3月份選擇增持美債或許只是“權宜之計”,待美國銀行破產風波逐漸平息后,相信還會繼續減持美債;
在美債違約風險上升與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加大的環境下,各個國家的央行需要盡可能減少美債風險敞口“避險”;
市場人士表示:除非對美債價格下跌已做好充足的應對策略,否則提前減持規避美債違約風險仍然是較穩妥的選擇;
目前擺在美國面前最迫切的問題莫過于美債上限問題!
今年1月,美國聯邦政府債務達到了約31.4萬億美元的法定上限,為了暫時規避債務違約,美財政部制定相關舉措,美聯邦政府被允許延遲到今年6月支付賬單;
如今美債已違約進入“倒計時”,對此,美國財政部長耶倫表示;
美國違約將導致“前所未有的經濟和金融風暴”,由此產生的收入沖擊可能會導致經濟衰退。
如果國會不能提高債務上限,聯邦政府將不得不在某些支付事項上違約,除了國會提高債務上限外,沒有其他好的選擇;
如果美國繼續選擇提升債務上限,相信負債只會越滾越多,以后還債也更加難,如果不提升債務上限,那么出現的債務違約后果更嚴重;
美債違約將導致導致美國主權債務評級下調,影響美元全球儲備貨幣地位,此外美債違約將推動全球債務違約的多米諾骨牌,歐美國債可能會遭遇拋售,沖擊股市、外匯等金融市場;
“長痛”還是“短痛”,美國如何抉擇,不妨拭目以待!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上述部分觀點根據公開資料整理歸納,僅作為分享以及交流學習,不作為買賣依據;
碼字不容易,認同文章觀點的朋友可以點贊,點贊支持一下,謝謝!
大家也可以點擊頂部藍色關注我,有問題也可以給我發消息,每個交易日都會給大家分享最新的股市資訊,每天第一時間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