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美元債券基金(摩根美元債券基金968003)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
據新華社報道,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金融保護和創新局5月1日宣布關閉第一共和銀行,由銀行業監管機構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接管。當日,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與美國最大的銀行摩根大通簽訂相關協議,由后者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和絕大部分資產。
據悉,第一共和銀行是繼硅谷銀行、簽名銀行之后,兩個月來因資金鏈斷裂而被關閉、接管的第三家美國區域性銀行。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共和銀行資產規模排名比硅谷銀行還要靠前。根據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資料,截至去年底,第一共和銀行資產規模在美國商業銀行中排名第14位,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則分別排在第16位、第29位。
同日,摩根大通發布公告稱,其收購了第一共和銀行約1730億美元貸款以及約300億美元債券。同時,摩根大通也獲得了第一共和銀行約920億美元存款,其中包括多家大型銀行近期提供的300億美元存款。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稱,在“拯救”第一共和銀行期間,美國聯邦監管機構與摩根大通進行了接洽。“政府要求我們挺身而出,我們做到了。”戴蒙說。
據美媒報道,此次收購讓摩根大通再次扮演了“行業救世主”的角色——戴蒙在宣布交易后的電話會議中告訴股東,這筆交易意味著最近幾周導致美國三大地區性銀行倒閉的危機“已基本結束”。此外,收購的消息也受到了美國財政部歡迎。該部門發言人稱,此舉“將保全人們對美國銀行業的信心”。
不過有美國商業媒體指出,摩根大通可不僅僅是因為想當“救世主”才收購第一共和銀行,“毫無疑問,收購第一共和銀對摩根大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硅谷銀行爆雷后
儲戶大量提款
第一共和銀行核心部門員工離職
據介紹,第一共和銀行創辦于1985年,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近年來,該銀行主打“高凈值人士”理財服務,為富人提供低息貸款,其在加州的競爭對手——硅谷銀行,今年3月初因資金鏈斷裂而被聯邦儲蓄保險公司關閉和接管。
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相繼關閉后,隨著對美國銀行業穩定性的憂慮蔓延,大量儲戶恐慌性提款,第一共和銀行也受到了擠兌風波所帶來的影響。事實上,今年3月,為了幫助穩定第一共和銀行,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銀行等11家美國金融機構曾向其注資300億美元。美媒稱,根據摩根大通透露的相關文件,摩根大通現將免除第一共和銀行應償還摩根大通的50億美元存款,并替其償還來自美國大型銀行的250億美元存款。
盡管美國相關金融機構設法想穩定第一共和銀行,但似乎收效甚微。據媒體報道,根據該銀行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該銀行儲戶在該季度提走約1000億美元存款,銀行股價也隨之暴跌。而在第一季度“令人沮喪”的財報發布后,該銀行的股價在一天之內跌了近50%。據悉,第一共和銀行的股價今年已累計下跌97%。
除了儲戶,第一共和銀行內部員工也很焦慮。據悉,該銀行上月末表示,為節省開支,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將裁員約20%至25%。但實際上,自硅谷銀行倒閉后,該銀行花費重金打造的核心資產管理部門已經有10%的員工離職。而還沒有離職的員工則目睹了銀行股價的暴跌,有員工告訴朋友稱“我們的銀行可能要倒閉了”,另有員工表示,希望高層就銀行未來發展方向給出解釋。而無論是已經離職還是暫未離職的員工,都表示在銀行業發生動蕩以來,第一共和銀行的業務就進入了“低谷期”,“當客戶想要提走存款時,我們無能為力。”
↑摩根大通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的所有存款和絕大部分資產
摩根大通為何收購?
并非“救世主”
為接管硅谷客戶、拓展財富管理業務
盡管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戴蒙稱收購是“應政府要求,挺身而出”,但有報道指出,摩根大通可不僅僅是因為想當“救世主”才收購第一共和銀行。實際上,收購第一共和銀行對摩根大通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美媒指出,此次收購讓人不禁聯想到2008年摩根大通收購華盛頓互惠銀行時的場景,后者系美國史上倒閉的最大規模的銀行。據悉,2008年9月,摩根大通以19億美元收購美國最大的儲蓄銀行華盛頓互惠銀行的部分資產。通過那次收購,該公司獲得華盛頓互惠銀行分布在美國23個州的5400家分支機構,也實現了摩根大通在加利福尼亞州和佛羅里達州的擴張。
據報道,此次通過收購第一共和銀行,摩根大通可擴展在硅谷的業務。同硅谷銀行相似,第一共和銀行的主要客戶是硅谷科技公司以及初創公司,而摩根大通正希望能幫助此類客戶進行資產管理。
據悉,摩根大通去年就在加州開設了一個技術創新園區,其最近還推出了將初創公司與投資者聯系起來的中間平臺。而根據文件顯示,第一共和銀行86家分支機構中,約有32家位于舊金山灣區。研究公司CFRA股票研究總監萊昂認為,收購第一共和銀行意味著摩根大通獲得了加州北部從事科技行業的潛在客戶。摩根大通首席財務官杰里米強調稱,加州北部的市場非常具有吸引力。戴蒙則補充稱,“第一共和銀行與很多商業銀行都保持著良好的關系”。
除了客戶,第一共和銀行還擁有一支約150人規模的高端專業財富顧問團隊,該團隊未來將加入摩根大通的經濟業務部門,這將使近年來一直專注于發展顧問團隊的摩根大通獲得助力。
據報道,自2019年底,摩根大通便開始專注于發展其財務顧問團隊。該銀行曾在2021年表示,將在未來5-7年內,將摩根大通顧問部門的員工人數從450人增加至1000人。不過盡管摩根大通一直在追求發展財富顧問團隊,但其從未有過一支能與摩根士丹利等相競爭的顧問團隊。
而專注于為“富人”服務的第一共和銀行,一直以來都潛心于財富管理團隊的發展,根據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截至今年3月,其團隊管理的資產規模為2895億美元。CFRA股票研究分析師亞歷山大分析稱,人們喜歡第一共和銀行的定制服務。“如果他們(摩根大通)能夠留住(第一共和銀行的)這些財富顧問,這將是非常有利的。畢竟他們(這些顧問)的客戶是灣區最高凈值人群。”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杰米·戴蒙
摩根大通收購遭抨擊
被批“大型銀行越變越大”
CEO回應:國家需要大型銀行
據美媒報道,摩根大通收購第一共和銀行目的是斷絕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但也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爭議。
據了解,摩根大通已經是美國最大的銀行,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3月31日,摩根大通擁有3.7萬億美元資產和3030億美元的股東權益。相比較而言,美國當前的國債為31.69萬億美元,換言之,摩根大通的資產規模相當于美國總國債的11.68%。而如今,通過收購第一共和銀行,其資產規模再次擴張。
報道稱,摩根大通的做法招致了包括美國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等在內的議員的抨擊。在這些議員看來,此次銀行業危機中,出于對銀行系統的擔憂,很多中小型銀行的存款都流向了類似于摩根大通之類的大型銀行。“一家監管不力的銀行被一家更大的銀行收購,最終納稅人將陷入困境。國會需要進行重大改革,以修復支離破碎的銀行體系。”沃倫評論道。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關閉引發了存款恐慌,客戶紛紛將資金轉移到大型銀行,而摩根大通的第一季度財報也顯示出這一趨勢:截至2023年3月末,摩根大通的存款規模較上季末(即2022年12月末)增加了370.74億美元,其中美國辦事處的存款規模增加331.38億美元,占絕大部分。而美國辦事處的存款規模中,有息存款增幅最大,較2022年末增加了222.74億美元。
有批評人士諷刺道,“大型銀行無論身處逆境還是順境,都能越來越強大”。對此,戴蒙回應稱,其有能力為客戶提供服務,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資金、為世界銀行提供服務,國家需要大型銀行。
美媒稱,隨著這家華爾街最大機構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規模不斷擴張,拜登政府也感到不安。不過報道同時指出,無論如何,現實情況就是:只有少數幾家機構有財力和能力收購第一共和銀行。
紅星新聞記者 黎謹睿
編輯 潘莉 責編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