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景觀項目都涉及哪些問題—景觀項目是什么
原生態鄉村環境著眼
次生態鄉村景觀著手
泛生態鄉村風貌著力
旅游是眼球經濟,鄉村環境雖然很吸引人,但是也得進行適當的人工干預,在鄉村環境中點綴改造過的鄉村特色景觀,使得鄉村旅游項目具有極強的吸引力。
高總從小生長在農村,后來到城市發展賺了大錢,但是也越來越厭倦城市的水泥森林,有空就往鄉村跑,覺得鄉村看哪都順眼,到哪都順心。高總也在家鄉投資了一個文旅項目,高總在請創行合一做規劃的時候,對創行合一提出的鄉村特色景觀的改造設計不是很理解。
高總:“湯院長,農村的環境這么好,為什么還要花錢做這些景觀呢?全部都用原生態不是更好嗎?”
湯院長:“現在在鄉村進行景觀設計,一種觀點認為鄉村不必要進行景觀設計,原生態就好,不必要進行人為干預;一種觀點認為景觀設計在城市建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績,鄉村也應該按照城市的經驗來。實際上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原生態的景觀是粗放的、粗疏的,在大空間上面我們應該立足于原生態,但在人活動的聚集區域,光有原生態是不夠的。畢竟游客是越來越年輕了,很多都早已沒有鄉村的生活經歷,我們這一代人對鄉村有情懷,能夠包容她的不足。年輕人早已經習慣了城市生活和城市的審美,比如城市的公園、廣場、綠道系統等,尤其是小孩子容易對特色景觀聚焦,全部是大尺度的鄉村環境,不容易形成特色吸引力。適度對景觀進行人工改造是非常有必要的。”
高總:“您這么說確實也是,您覺得應該怎樣進行景觀的改造提升呢?”
湯院長:“鄉村景觀的提升改造一定是微改造,把景觀的可觀性和功能性結合起來,就是要求景觀既有看點還能滿足一定的功能,看點能夠滿足拍照打卡的需求,有一定的功能是發揮了景觀的多樣化價值。鄉村的景觀設計應該依據“原生態著眼、次生態著手、泛生態著力”的理念。
1、原生態著眼
立足原生態,但不能固執于原生態。原生態不僅在安全、衛生方面不能滿足人的基本需求,比如一個原生態的廁所,必然是旱廁,在城市生活久了,早已經形成了現代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理念,這個是很難回歸的。
2、次生態著手
次生態著手,通過適當的人工干預,使原生態的環境能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習慣。比如同樣是一個廁所,修成谷倉式的水沖廁所,這就是原生態的形式,次生態的內容。次生態是一種規劃與設計思維方式。
3、泛生態著力
鄉村是一個大的生態概念,不僅是生態的環境、生態的飲食、生態的原料,還有民俗生態、文化生態、風俗生態等等,廣義的泛生態把生態旅游當作一種原則、一種導向來研究一系列工作設施,形成全面的社會影響,也就是要把生態旅游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則、基本思想推廣到鄉村發展全過程。
高總:“湯院長,您說得很好,那我想問個具體的問題,鄉村的網紅景觀提升改造在哪些方面容易出亮點呢?”
湯院長;“這個問題問到點子上了,如何打造鄉村網紅景觀吸引、留住游客呢?我們分別從鄉村入口、廣場、交通、建筑、田園、夜景等方面總結了以下十個核心要素,在這十個要素里面做文章,鄉村景觀就很容易出彩。
鄉村的入口區域是一個村莊的印象區域和服務區域,通過景觀大門、游客中心、停車場、集散小廣場等設計,表現出這個村的特色與文化內涵。我們的很多傳統村莊非常重視入口的設計,講究風口、水口的選位,有牌坊、牌樓等作為入口的標志性建筑,但是現在很多鄉村的入口要么拆除了牌樓牌坊,要么就是工業化的鐵藝門樓,缺乏藝術性,也不具備辨識度。所以,對鄉村入口的景觀進行設計是樹立第一印象最好的方式。
鄉居是鄉村的主體,現在對鄉居建筑的改造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種是美麗鄉村建設,另一種是古村落和民族村落的修復設計。美麗鄉村建筑的設計主要是對墻的外立面的設計,主要是墻面的鋪貼材質、樣式和顏色的選擇,其次就是對墻面的一些小的裝飾,主要用一些鄉村氣息濃重的東西,如農具、農作物、一些彩繪等。但當前很多地方采用的方式都是同質化的粉墻刷漆,沒有美感,也沒有鄉土的特色。
古村落和民族村落的設計主要是修復性的和裝飾性,修復性是對一些殘缺的部分進行修復,對一些老的物件進行加固。裝飾性是在墻的表面用當地傳統的元素進行裝飾,以加強房子的歷史感、文化感。裝飾的元素主要是玉米、辣椒、燈籠、農具等。
田園景觀設計作為一種具有地域性、場所性的景觀設計手法,正是為了解決鄉村城市化中日益嚴重的人工環境化、非人性化等問題被提出來。它的最主要特征就是以適當的規模和簡單的材料構造,營造一份迥別于城市的靜謐感、厚重感、安逸感。
以農民的生產生活習俗為基礎,結合當地民俗文化,設置不同類型的景觀小品。鄉村景觀設計可采用的元素很多,只要充分發揮想象力,農村的一切都可以用來設計!
水系是影響人類選擇聚居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國鄉村大多數都是建設在河口、湖泊等靠近水源的地方。尤其是江南的村落把河流作為重要的交通組織形式,在人們心中形成了典型的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景觀意象。水在景觀規劃中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鄉村生態旅游景觀規劃設計中重要的景觀要素之一,鄉村水系的景觀規劃設計對于拓展鄉村景觀游憩空間、優化空間結構、改善鄉村區域生態環境、促進鄉村景觀的可持續發展、完善土地利用體系、提高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水景的設計最重要就是要把水的動態美、靜態美展現出來,配合各類亭臺樓閣、水車、水生植物等營造出水的韻律,并設置嬉水灣、釣魚臺、蹬水車等可以親水和體驗的項目。
街區是商業活動的核心,有水的街區更能營造出一種別致的消費氛圍。在休閑水景及各類環境景觀設施的基礎上,把水街兩岸的農家樂、農家住宿點做一個統一的風格設計,就能很輕松營造出鄉村休閑的氛圍來。在此基礎上,做好水街的夜景觀,并加強對兩岸業態的管理,讓游客吃的安心、住的舒適。鄉村休閑水街就可以成為鄉村旅游的核心載體。
鄉村的路不同于城市的車水馬龍,它不用承載巨大的交通功能。鄉村的路,最重要的是既能通暢,更能尋找到鄉村的鄉土氣息與樸素自然。因此,村子的主要進入交通及村內的主干道要以柏油馬路或水泥路為主,兩側綠化景觀要做出鄉村美,比如種植桃樹、丁香、迎春、楓樹、銀杏等,使得至少四季里有一個季節景觀獨特。另一方面,在有條件的情況下,主干道可以設置專門的騎行道。
除車行道、騎行綠道外,鄉村游步道也是主要設計點之一。根據游步道的用處,可以設計不同材質、不同寬度的道路,但總體要堅持使用生態材質,最好是當地的材料,并且盡可能在游步道上設置休憩設施及特色鄉土景觀小品。
景觀小品是景觀中的點睛之筆,一般體量較小、色彩單純,對空間起點綴作用。景觀小品具有實用功能,又具有精神功能,包括建筑小品——雕塑、亭臺;生活設施小品——座椅、電話亭、郵箱、垃圾桶等;道路實施小品——車站牌、街燈、防護欄、道路標志等。尤其在鄉村旅游景觀中,相對于城市,景觀小品更偏向于俏皮、質樸、有鄉土氣息。常見的鄉土景觀小品一般包括:鄉村的標識系統設計、鄉村的垃圾桶、座椅、路燈、小雕塑、休憩點等。
構建具有標識性的建筑如祠堂、牌坊、古樹名木等,讓人一眼難忘。而每一個鄉村都需要一個靈魂,標示性景觀構筑物能夠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記憶,具有很好的傳承。鄉村標志性景觀是鄉村的靈魂,對已經有的要注重保護,并舉辦不同的活動來強化鄉魂意識,對于沒有標志性景觀的村莊,要全面梳理該村莊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村莊產業等,最終敲定一個方案。
鄉村廣場是鄉村活動的舉辦地,從廣場設計、廣場的展示、廣場活動的舉辦都展現出這個村莊的民風民俗。廣場應切忌城市化,稻田廣場、麥田廣場、濱水廣場等,可以依照地理條件和環境景觀來設計,讓客流在自然的環境中交流,在廣場設計的方案中應能夠融入地方的文化元素進來。
鄉村要能留住人,最重要是做好夜景觀和夜活動。鄉村的夜不管是靜悄悄的,還是熱鬧的,都是區別于都市的另一種感覺。通過巧妙的設計讓鄉村的夜更有韻味,通過不同鄉村夜晚活動的舉辦,讓鄉村更有活力。通過鄉村夜景觀設計,讓游客留下來,讓夜經濟點亮鄉村。”
高總:“哇,院長您說得太到位了,感謝感謝,我們一定照著創行合一的規劃做好景觀提升的工作。”
關于鄉村文旅項目的相關政策和知識,可以參看我院與中國農業科學院專家共同編著的《田園綜合體規劃經典案例賞析》以及《特色休閑農業規劃經典案例賞析》、《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工作實踐》等書。
創行讀物
《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工作實踐》為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三年磨一劍”的力作,于2023年5月由云南出版集團出版,被該社列為2023年重點出版圖書。該書聚焦農村、農業、農民,由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聯合云南省農業科學院共同參編,雙方結合各自領域的優勢,打通農文旅融合發展的路徑。全書洋洋灑灑共計68萬字,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分為兩大篇。第一篇為理論篇,包括:1、如何做好鄉村民宿的設計、建設和運營 2、用“旅游+文創” 的方法打造網紅鄉村 3、打造IP:農莊突出重圍制勝18招 4、花卉旅游的開發要點及運營模式 5、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旅游景觀設計探析 6、鄉鎮如何發展休閑旅游產業 7、如何打造鄉村網紅旅游項目 8、農家樂鄉村游如何進行升級換代,均為當下鄉村文旅推動鄉村振興的熱門話題、熱點問題。第二篇為實踐篇,輯錄了我院和云南省農科院近三年來的10個典型鄉村旅游促進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可以為有關從事鄉村振興領域的各方讀者作為參考。
《田園綜合體規劃經典案例賞析》由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尤飛、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院長湯俊聯合著作,該書從概念起源、發展背景、發展政策以及空間和產業的規劃要點、運營模式等多方面對田園綜合體相關內容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解讀,同時還總結、歸納作者近些年主導參與的田園綜合體經典項目案例和國家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的案例,真正做到了將田園綜合體的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以期引發社會對田園綜合體項目策劃方法、藝術塑造、公眾參與、科學管理等方面更加關注;同時也希望能為田園綜合體的投資建設者及相關從業愛好者提供多方面的指導。
《特色休閑農業經典規劃案例賞析》由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與中國農科院聯合推出,由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圍繞“特色休閑農業的開發和規劃”這一主題,從“休閑農業”的發展起源、開發模式、策劃營銷、投資運營等等方面進行系統闡述,使讀者對于“特色休閑農業”這一當下投資和開發的熱點行業能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了解。該書理論闡述和規劃實踐相結合,書中選取了十多個經典的休閑農業規劃案例,可謂開規劃案例奉送先河。該書最大特色是創意兇猛、視野開闊、案例經典、落地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