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造測產的驗收標準-什么是早產預測試驗
中新網湖南新聞8月24日電(唐小晴 鄒喬夫)近日,來自湖南省農科院、湖南祁陽市農業農村局等機構的專家,對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持的祁陽市稻油三熟制高產高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中“一季雜交稻+再生稻+油菜”糧油周年生產模式再生稻核心示范區進行現場考察,并對頭季稻測產驗收。
祁陽市稻油三熟制高產高效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中“一季雜交稻+再生稻+油菜”糧油周年生產模式再生稻核心示范片位于該市白水鎮眾升村,示范品種為雜交稻Y兩優911、隆晶優1212等,示范面積156.4畝,應用了湖南省農業農村廳主推的再生稻“六適三高”栽培技術。
湖南祁陽市糧油模式再生稻頭季測產驗收。鄒喬夫 攝
按照農業農村部超級稻驗收方法,專家組現場選取三塊有代表性的稻田進行機收測產。其中,2號田塊實收面積1266.7平方米,實收毛谷1741.6公斤,含水量22.62%,除去雜質2%,按13.5%標準含水量折合畝產為803.59公斤。三塊田算術平均畝產為760.98公斤,比2022年增加近100公斤。
再生稻一次播種兩季收獲,尤其是再生季生育期短、用藥用肥量少,節本增效明顯,備受農民歡迎。
湖南祁陽市糧油模式再生稻頭季測產驗收。鄒喬夫 攝
祁陽市農業農村局分管領導鄧遠財介紹,推廣“稻-再-油”三熟制,不僅要有好品種,還要有與之相匹配的農機農藝。近年來,祁陽市在推廣新品種的同時,大力推廣使用履帶變窄、機身變輕的再生稻頭季收割專用機器,使頭季稻稻谷損失和稻樁壓損由45%降低至21%,“稻-再-油”生產模式正越來越被農民認可。今年,祁陽市“稻-再-油”面積達16萬畝,比2022年增加4萬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