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水稻的八個流程-種植水稻的八個流程圖片
井岡軟粘是吉安市種子管理局從本地多年引進種植的中二軟占品種自然變異植株中,經系統選育而成的優質稻品種,具有高產、優質、食味好等特點。下面介紹井岡軟粘工廠化育秧技術,以供參考。
早稻每畝用種4.0kg左右;晚稻每畝用種 3.0-3.5kg,一季稻2.0-3.0kg。播前做好曬種0.5-1天,提高芽勢,采用20%的鹽水選種,早稻浸種20-24小時,晚稻育秧期間氣溫高,為了控制苗期“瘋長”,浸種時按每千克1g的用量使用5%烯效唑可濕性粉劑(溶液重量為種子重量的1.2-1.5倍)與25%咪鮮胺浸種12小時左右。烯效唑浸過的種子萌芽會稍慢些,可在破胸后適當推遲播種,并且后期則不要在秧田再用烯效唑、多效唑等調節劑控制水稻生長。
(一)育秧盤準備
選擇與插秧機配套的機插育秧硬盤,一季稻宜采用9寸秧盤,雙季稻使用7寸秧盤,機插育秧按照秧本比 1:60-80備足秧田。
(二)營養土準備
宜使用專用育秧基質育秧,購買質量可靠的水稻專用育秧基質,并按產品說明進行使用,已配備了水稻育秧所需肥料和生長調節劑的,使用時不添加其他化肥和生長調節劑,以免產生秧苗生長障礙。
(三) 播期確定
早稻3月中旬播種(當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 12℃時搶晴播種),7月中旬收割,生育期約118天左右;晚稻6月25日播種,并按9月20日前齊穗確定播種期,10月15日左右收割,生育期約111天左右;一季稻5月下旬至6月初播種,生育期約為115天左右,將抽穗揚花期安排在8月底或9月初為宜,防止抽穗揚花期遇高溫導致結實率下降。
(四)播種與擺盤
基質育秧采用流水線機械播種,做好播前調試工作并精確計算每盤播種量,早稻每盤播種90-100g,晚稻70-80g。播種時底土厚度控制在2cm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0.3-0.5cm。播種后建議堆盤暗化出苗后擺盤上秧板,也可直接擺盤于秧板。擺盤時注意飛邊重疊,盤底與床面緊密貼合。
(五)溫度控制
早稻播種后膜內溫度保持在25-30℃,相對濕度保持在80%以上,超過35℃時,應揭膜降溫。二葉一心期以后開始煉苗,按照:晴天傍晚揭、陰天上午揭、小雨前揭、大雨后揭的要求進行揭膜。若揭膜時最低溫度低于12℃時可適當推遲揭膜時間,當最低氣溫穩定在15℃以上可揭膜補水。溫室育秧煉苗溫度,白天控制在20-25℃,超過25℃通風降溫;晚上低于12℃,蓋膜護苗。晚稻可利用早稻育秧棚進行育苗,注意播種后應將膜的四周掀起或將膜取下,防止溫度過高燒苗。
(六)水分管理
保持盤土濕潤,如盤土發白、秧苗卷葉,早晨葉尖無水珠應及時灌水或噴水保濕。采用露地濕潤育秧的,播后灌平溝水濕潤秧板后排干并保持秧畦濕潤,晴好天氣灌半溝水,陰雨天干水,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需灌水護苗,風雨過后及時排水,施肥、打藥時灌平溝水。早稻移栽前5-6天排水,晚稻移栽前3-4天排水,控濕煉苗,促進秧苗盤根,增加秧塊拉力,便于卷秧與機插。
(七)肥料施用與化學調控
機插秧苗一般不需要施肥,對于葉色褪淡的秧苗,宜在移栽前3d-5天施一次送嫁肥,每畝用尿素4-5kg兌水500kg于傍晚灑施,施后灑清水進行洗苗以防傷苗。基質中不含化控劑且秧齡預計超過15天的晚稻秧苗,宜在1葉1心期每畝用15%多效唑75-100g兌水50kg進行噴施控苗。
(八)病蟲防治
移栽前3-5天打一次殺蟲殺菌的送嫁藥,苗期重點防治苗瘟、惡苗病、稻薊馬、稻飛虱、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等,藥劑選安全高效低毒農藥。同時早稻育秧期間還應重視低溫引起的立枯病、青枯病、爛秧病的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