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嫌疑人被逮后流程、24小時不放人是定罪了么
刑事案件涉及犯罪嫌疑人與國家權力之間的沖突,其背后的定義、特點和社會意義引發廣泛關注。這種案件的基本流程旨在保障法律公正、權利平衡與社會秩序。下面為大家仔細介紹一下在刑事案件中,各階段的流程以及其注意事項。
01.
偵查階段
偵查階段是刑事案件的啟動階段,主要由公安機關負責。首先,當有足夠的證據或線索指向某個可能的犯罪行為時,公安機關將進行立案。此后根據需要,可能進行傳喚、拘留或逮捕等活動。在偵查過程中,確保公正和權利平衡是必要的。嫌疑人有權知悉自己的權利和義務,比如有權聘請律師進行辯護。同時,辯護人也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如確保為客戶提供適當的法律援助。
刑事案件中,公安首次訊問時長一般為24小時,可以適量延長至48小時,作為家屬只需要關注這個時間節點,一旦超過這個時間當事人還沒有出來,那么大概率是被拘留了,可以盡快找律師會見,了解案件事實真相、告知當事人應當的權利義務,爭取取保候審。
02.
審查起訴階段
此階段主要由檢察院負責,起到對偵查階段的工作進行復核的作用。檢察院首先進行案件的審查。如果證據確鑿,檢察院可以批準逮捕。在某些情況下,檢察院可能會退回案件要求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在經過深入審查后,如果認為證據確鑿,嫌疑人的行為構成犯罪,檢察院將決定起訴。同樣,嫌疑人和其辯護律師在此階段也有特定的權利和義務。
檢察院做出是否批捕的決定一般是在公安階段拘留第二天開始計算的,在7+7、14+7、30+7天之內,這個時間節點也是刑事案件的“黃金37天”。這之后檢察院一旦做出批捕的決定再想取保就很困難了。檢察院階段最長的時間是6.5個月,期間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可以盡快找律師介入,結合案件客觀事實,判斷是否可以爭取不起訴,或者爭取好的刑期。
03.
審判階段
審判階段是刑事流程的終點。由法院負責,包括受理、開庭、庭審和判決等環節。法院受理后,會確定開庭日期,并確保各方得到通知。在庭審中,將公開審理證據,聽取各方意見,然后對案件進行裁決。被告人有權為自己辯護或由律師為其辯護,他們可以質疑證據、提問證人或呈現自己的證據。結案后,法院會作出判決。
04.
結語
刑事案件流程從偵查到審判,涵蓋了一系列復雜的環節。這些環節都旨在確保法律的公正性和被告人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
如果你還不知道去哪找靠譜律師,庭立方嚴選全國優秀刑事律師,律師資質經平臺審核和擔保!可在下方留言或私信【案件+地區】,為你推薦當地的好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