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八號的宇航員是誰—神舟八號的宇航員是誰首次太空行走
空間站上的神舟16號航天員在軌表現出色,展開了史無前例的在軌實驗,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執行了長達8小時的出艙活動,完成了多部艙外全景相機支架的抬升,給全國中小學生上了生動的“天宮課堂”第四課。
不過,隨著時間齒輪的運轉,他們快返回地面了,計劃在軌駐留5個月,現在只剩最后一個多月了,可以說進入了倒計時狀態,但在返回之前,在中國空間站上與神舟17號航天員完成工作交接。
按照中國航天官方計劃,神舟17號飛船定于10月底發射,也只有一個月時間了,同樣進入了倒計時狀態,要不了多久就要發射了,所以神舟17號航天員其實早已選定,只不過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對外公開。
按照以往的慣例,在神舟載人飛船發射前,天舟貨運飛船會先把航天員的生活物資送上天,不能讓我們的航天員在天上餓肚子,但這一次卻是例外,神舟17號發射前,不會發射天舟7號貨運飛船。
因為今年5月10日發射的天舟6號貨運飛船對其容量進行了大升級,載貨量從之前的6.9噸提升至7.4噸,容積從18.1立方米提升到22.5立方米,裝的東西比以前更多了,能夠滿足兩批次航天員的生活物資需求。
早在多天前,中國載人航天官方透露:2024年,中國空間站將迎來4次航天發射,天舟7號貨運飛船,神舟18號載人飛船,天舟8號貨運飛船,神舟19號載人飛船。所以,天舟7號貨運飛船確定在2024年發射。
我們知道神舟16號乘組是“以老帶新”的方式組合,經驗豐富的航天員景海鵬跟沒有飛船經驗的朱楊柱、桂海潮一同飛天,朱楊柱和桂海潮來自第3批航天員,神舟17號乘組同樣也是以老帶新的方式組合。
問題來了,是兩名老航天員帶一名新航天員,還是一名老航天員帶兩名新航天員呢?我們先來梳理一下,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目前,中國空間站建設的主力軍仍然是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員在役16人,從神舟12號到現在的神舟16號,有13人已進入中國空間站,只剩楊利偉、劉旺和張曉光三人還沒有進入。
楊利偉是中國航天副總設計師,事務繁多,并且今年還經常出席各種各樣的航天活動,一般來說,參加在軌任務的航天員有長達多個月的封閉期,因此,楊利偉不可以參加神舟17號和神舟18號任務。
劉旺和張曉光都來自第1批航天員,劉旺乘坐神舟9號飛天,張曉光乘坐神舟10號飛天,都有飛天經驗,讓他們兩個在一個組同時執行飛天中,誰是指令長,誰是協助員還真不好分辨。
況且,讓兩名富有經驗的老航天員一起飛天,這可以說是一種資源浪費,最好的方式是,讓一名老航天員擔任神舟17號乘組的指令長,另一名老航天員擔任神舟18號乘組的指令長。
我國第三批航天員共有18名,神舟16號任務已經讓兩名年輕的航天員亮相,神舟17號任務同樣也會有兩名年輕的航天員亮相,那么其中有年輕的女航天員嗎?
我國第三批航天員可以說非常年輕,朱楊柱出生于1986年,桂海潮也出生于1986年,基本上都是80后,此前,根據中國航天報道,第三批航天員中有一名未亮相的年輕女航天員,所以大家都非常的關注。
說起來,中國女航員是稀缺資源,正式亮相的女航天員只有劉洋和王亞平兩人,她們都多次執行飛天任務,短期內是不會再次執行飛天任務的,因為中國航天本著人人參與的原則,第三批航天員只亮相了兩人。
近日,劉洋參加了鄭州大學舉行的《與時代同行,與夢想同行》主題活動,這驗證了劉洋和王亞平目前還沒有打算飛天的計劃,反而是第三批航天員,后期陸續都要執行飛天任務,包括一名年輕的女航天員。
2021年,央媒報道了正在接受嚴格訓練和考核的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鏡頭就展示了一名女航天員,很可惜只有側面照,不過看起來非常年輕,也不知道她是駕駛員,還是任務專家和載荷專家。
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已經有兩名進入了中國空間站上執行任務,剩余16名在備選中,所以神舟17號乘組中的兩名協助員是16選2,那么,年輕女航天員被選中的概率為1/8,希望不是沒有,但是可能性不大。有趣有料的科學內容請關注唯一的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