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號發射地點在哪里;神舟十號的發射地點和著陸地點
神舟十號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出征儀式
10年前的今天
2013年6月11日17時38分
航天員聶海勝、張曉光、王亞平
搭乘神舟十號載人飛船
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出征太空
開啟了我國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
首次進行應用性飛行
神舟十號發射成功
6月13日13時18分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飛船
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
交會對接過程
6月14日
在地面科研人員的支持下
航天員將天宮一號鋪設的軟質地面材料
更換為硬質地板和新的限位裝置
以便在失重條件下保持身體穩定
創造更加方便、舒適的太空生活條件
同時也為未來空間站期間
航天員在軌維修航天器積累經驗
航天員對天宮一號內裝飾進行更換
在這次飛行中
太空與地面上演天地聯動
6月20日
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
開展了首次實時太空授課
神舟十號航天員乘組在天宮一號內進行太空授課
在距離地表350多公里的
天宮一號里
講解并演示了
失重環境下的
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實驗
水膜實驗和水球實驗
王亞平成為了中國首個太空教師
王亞平向地面展示水球實驗
張曉光回憶太空授課時的激動神情
飛天夢永不失重
科學夢張力無限
當物理課本上難以實現的“失重”條件
在太空中成為必然
當抽象的定理和公式
直觀地呈現在眼前
短短40分鐘的授課
點燃無數中國青少年的航天夢想
在數以萬計中小學生心中
埋下科學的種子
太空授課地面課堂
6月23日和6月25日
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相繼完成
手控交會對接和首次繞飛交會試驗
6月26日
神舟十號飛船返回艙
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預定區域
3名航天員平安健康出艙
神舟十號成功返回
通過15天的在軌飛行
進一步考核和鞏固了交會對接技術
驗證了航天員在軌駐留保障技術
通過在軌維修操作、太空授課和飛船繞飛等
一系列空間試驗和活動
為后續任務積累了寶貴經驗
神舟十號飛行任務的成功
標志著中國載人航天
在夢圓九天的壯麗征程中
實現十戰十捷
戳視頻
一起回顧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
視頻加載中...
2020年12月25日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
“落戶”毛主席的家鄉湖南韶山
長期展陳于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
這是對毛澤東同志等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深情告慰
將載人航天精神與偉人故里
紅色文化深度融合
使飛天壯舉與偉人豪情互相烘托
2020年12月26日上午9點,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正式與廣大游客見面。(圖源:紅網)
從2013年到2023年
在這十年時間里
中國載人航天
昂首闊步向前
中國航天人
自力更生、自主創新
一步一個腳印
創造出累累碩果
探索浩瀚太空永無止境
攀登科技高峰任重道遠
十年
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
都是一個成長的過程
隨著時間的推移
我們不斷地發生著變化
你還記得十年前的那個你嗎?
來源丨我們的太空(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