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底氣何在—我國經濟穩中向好原因
(經濟觀察)就業形勢穩中向好 彰顯中國經濟底氣十足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電 (王慶凱)2018年中國經濟半年報16日出爐,上半年多項就業指標延續了就業形勢穩中向好的態勢。
7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6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1個百分點;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7%,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月下降0.2個百分點。
今年一季度,中國首次公布城鎮調查失業率,作為反映就業狀況的核心指標,失業率與經濟增長、物價指數和國際收支一起,被稱為宏觀經濟的四大指標。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都低于5%,5、6月份是4.8%,這是2016年國家統計局建立全國勞動力月度調查制度以來最低的水平。
此外,二季度末,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總量18022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49萬人,增長0.8%。外出務工勞動力月均收入3661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7.5%。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中新社記者,一系列數據顯示上半年的就業在預期范圍內呈不斷向好的態勢,城鎮調查失業率持續走低,“就業在預期內保持平穩的狀態,就是最好的狀態”。
此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1至3月份數據顯示,中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分別為5.0%、5.0%和5.1%,分別比上年同月下降0.2、0.4和0.1個百分點。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曾湘泉介紹說,各國政府歷來都把失業率作為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和勞動力市場景氣程度,就業是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也是最大的民生。
數據顯示,在就業形勢穩中向好的同時,全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在穩步增加。
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同比名義增長8.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同時,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7,比上年同期縮小0.0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2186元,同比名義增長8.4%。
趙錫軍表示,就業形勢穩中向好,增加了居民收入,進而拉動消費,增加了中國經濟進一步向好的底氣。
但趙錫軍也指出,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比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8%要慢一些。在此意義上,雖然就業擴大,但就業水平并沒有得到有效提高,值得關注。
趙錫軍認為,消費已經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收入增長幅度對消費影響大,只有持續提高收入,才能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持久動力。
“不應僅考慮就業的數量和廣度,還應該考慮就業的質量和深度。”趙錫軍表示,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應是下一步關注的重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