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高項目管理目錄、兩高項目管理目錄河南省
2021年5月31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全面落實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動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
這里的“兩高”項目都涉及哪些行業?意見明確指出,“兩高”項目暫涉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個行業類別,后續對“兩高”范圍如有明確規定的,從其規定。
同年6月,山東《關于進一步開展“兩高”項目梳理排查的通知》強調,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的“兩高”項目盲目發展,共涉及包括鋼鐵、鐵合金、電解鋁、水泥、石灰、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煤電、煉化、焦化、甲醇、氮肥、醋酸、氯堿、電石、瀝青防水材料等16個行業。
根據通知要求,山東將重點排查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建成投產和“十四五”期間擬建、在建(已立項未投產)項目,加快淘汰已建成投產、產能落后的“兩高”項目,改造升級有節能減排潛力的項目。
據權威領域專家介紹,工業領域碳排放占到排放總量的70%,以鋼鐵、石化等產業為代表的“兩高”排放比重又占到工業排放的80%。從能耗“雙控”、煤炭壓減、環境保護“雙碳”目標實現等綜合角度考慮,必須淘汰落后產能,支持傳統工業產業運用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實現轉型升級。
其實早在2018年,山東就將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七大行業定位高耗能行業,并提出產業整頓治理轉型升級目標。
鋼鐵行業:到2022年,濟南、淄博、聊城、濱州等傳輸通道城市鋼鐵企業產能退70%以上,將青島董家口、日照嵐山、臨沂臨港等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50%以上;到2025年,電爐鋼占比達20%左右。
地煉行業:力爭到2022年,將位于城市人口密集區和煉油能力在300萬噸及以下的地煉企業煉油產能進行整合轉移;到2025年,將500萬噸及以下地煉企業的煉油產能分批分步進行整合轉移,全省地煉行業原油加工能力由目前的1.3億噸/年壓減到9000萬噸/年左右,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
電解鋁行業:到2022年、2025年,電解鋁噸鋁電耗分別下降至12800、12500千瓦時左右。
焦化行業:到2025年,全省焦化企業戶數壓減到20家以內,單廠區焦化產能100萬噸/年以下的全部退出,煤炭主產區及鋼鐵企業集聚區焦化企業產能比重提高到70%以上,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爐產能比重達100%。
化肥行業:到2022年,壓縮合成氨產能200萬噸,全省合成氨產能控制在650萬噸左右,尿素生產企業固定床氣化爐全部予以淘汰,氮肥行業基本實現第三代潔凈煤氣化,煤氣化制氨和精細化學品工藝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全行業標準煤消耗、廢放分別減少200萬噸、2680噸左右,能耗、排放總量分別減少20%和50%。
氯堿行業:到2022年,電解單元噸堿能耗強度由360千克標準煤下降到325千克標準煤,淘汰能耗不達標電解槽,行業能耗總量減少10%左右。
可以看出,“兩高”行業發展規模,優化規劃布局、產業結構與實施時序都將被嚴格控制。新建、擴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屬冶煉、平板玻璃項目布設在依法合規設立并經規劃環評的產業園區,煉油、乙烯、鋼鐵、焦化、煤化工、燃煤發電、電解鋁、水泥熟料、平板玻璃、銅鉛鋅硅冶煉等環境影響大或環境風險高的項目環評審批進一步嚴格。
意見進一步強調,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內新建耗煤項目嚴格按規定采取煤炭消費減量替代措施,不得使用高污染燃料作為煤炭減量替代措施。根據鋼鐵行業產能置換新規,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著重指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汾渭平原等地區以及其他“2+26”大氣通道城市。
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區
京津冀地區:北京、天津、河北
長三角地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
珠三角地區: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門、東莞、中山、惠州、肇慶
汾渭平原:山西晉中、運城、臨汾、呂梁;河南洛陽、三門峽;陜西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市、楊凌示范區等
其他“2+26”大氣通道城:山西太原、陽泉、長治、晉城;山東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河南鄭州、開封、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
河南安陽作為重點防治區域之一,第二產業中鋼鐵、焦化等“兩高”行業占比高,冶金、建材、煤化工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高達56.7%。老工業基地遼寧省,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2020年較2018年增長20%以上。
“兩高”項目雖然拉動GDP增長,但沒有從根本上、擺脫粗放型發展模式,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造成諸多挑戰。明晟環保專家建議,采用諸如氨法脫硫脫硝除塵等先進適用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單位產品物耗、能耗、水耗等達到清潔生產先進水平,滿足超低排放要求,才是“兩高”行業長期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