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家安全為主題的論文(以國家安全為主題的論文題目)
“當你的情人已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獲得征文比賽高中組一等奬澳門坊眾學校的王佳怡引用余光中的這句話,希望讀者思考人們如果遺棄自己的文化,會是多么危險的行為。
王佳怡認為,文化安全是人民應有的責任,每個人都應該熱愛祖國的文字、風俗,在價值觀念上堅持與國家一致,使國家的發展不受外部威脅。她解釋,并不是說要盲目把其他國家的文化拒之門外,而是接受外來先進思想的同時,對自身的文化要保持堅定的自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向好的方面學習,保持包容的心態看待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
現在一起欣賞她的得獎作品:
《厚植文化自信,
維護文化安全》
“當你的情人已改名瑪麗,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薩蠻?”余光中在《逍遙游》中落墨,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之下,一些人在如影隨形的西方文化呼嘯而來之時崇洋媚外,將中國文化像棄兒般拋棄并遺忘的狀況。
這是極其危險的。當我們的文化受到威脅甚至是被遺棄的時候,其實丟掉的是民族的認同感和精神歸宿,丟掉的是一個民族的根。因此,維護文化安全的工作迫在眉睫,任重道遠。
厚植文化自信 重視教材建設
前不久,某教材因插圖問題引起國人震怒。教材里的小孩的形象畫得很不健康,令人發指。不僅如此,星條旗服裝、侵華戰斗機、國旗倒掛等辱國元素無不包含在其中。小孩子本身接受能力強但辨識能力弱,當他們接受了里面的插圖,是否會認為中國人的樣貌都是這樣的,外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而忘記國家的根在哪呢?教育是最大的國防,我們必須重視教材建設,讓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永遠有一顆中國心。厚植文化自信,從娃娃抓起。
弘揚傳統文化 彰顯文化魅力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這是唐詩的意境美;“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這是宋詞的悲壯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中華禮儀的包容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在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為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構建起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內化為中國人獨特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法。維護國家文化安全,我們要向國際社會、向世人闡釋中華文化的精神氣質,如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的榮辱抱負,內省思齊的謙虛品格,虛懷擇善的開放胸襟,眾志成城的集體觀念,彰顯中華文化的魅力。
拒絕文化滲透 維護文化安全
外來文化的滲透威脅我國的文化安全,動搖民族精神的根。文化入侵是沒有硝煙的戰爭,它在精神上降低國人對祖國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破壞國人的愛國之情。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你用什么養料灌澆,他長大后便是什么樣子。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宣傳中國傳統文化,拒絕外來不良文化的滲透,使我們的國人不但知道西方的情人節,更要知道中國的七夕節,不但能感受圣誕節的歡樂氣氛,更要能體會傳統春節的文化內涵和家國情懷。
身為年青一代的澳門居民,生逢盛世,更應與祖國同向同行,深刻認識“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文化安全則國家安全”的道理,響應澳門政府的號召,自覺維護國家文化安全,讓泱泱華夏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打造出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的靈魂基底,全面多元彰顯中華文化之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
2023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的展期由4月15日至5月15日,展場設于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綜合體。
參觀時間為星期一至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并于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的早上10時及下午3時設有公眾導賞服務,提供普通話、廣東話、葡語及英語四種語言的導賞講解。經廣泛聽取教育界的意見,今年展覽除常設的導賞講解外,還專門為學校和青年團體提供內容更詳盡的導賞講解,以增強青少年的國家安全教育成效。人數在10人或以上的團體可于即日起透過“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專題網站https://eesn.gov.mo“團體參觀報名”專頁報名參觀及預約導賞服務,每場次參觀人數上限為50人;如有疑問,可于辦公時間致電+853 88006262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