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的源頭在哪個省份;黃河的源頭在哪一個省份
考你們一個地理知識:黃河有多長,流域面積又有多大?
你知道黃河究竟有多長嗎?
根據國家水利部的數據記載,我國第二大河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為79.5萬平方公里。
可就是這么寬廣壯闊的一條大河,在其源頭被找到后,不少人都震驚了:因為那里竟然只有碗口般大小!
黃河源頭處在青海省的腹地,是發源于巴顏喀拉山脈的約古宗列曲河流。
約古宗列曲被列為黃河的源頭之一
這條河的河道很窄,深度也不大,只有0.1米的樣子,河水積蓄靠的是地下涌出的泉水和山上融化的積雪水,流量非常小。
見過真正泉眼的人應該知道,這里雖然能一直往外出水,但出水口并不大,大概就如碗口大小。但也就是這么一股泉眼,長年累月地出水,途中再匯集其他的溪流,慢慢就壯大了。
約古宗列曲河作為這世間萬千泉眼中的一個,上游流動性大,到了中下游能蓄水的區域,河流的面積自然就大了起來。
約古宗列曲的上游流動性大,到中下游就能蓄出大量的河水
而且也別小看黃河源頭那不起眼的涓涓細流,在約古宗列曲的流域內,有100多個小水泊,地形整體呈長60公里、寬30公里的橢圓形盆地,就是靠這娟娟溪流的沖刷積累起來的。且盆地里那些反光的小水泊看起來就像點綴在盆地里的星星,景色還非常宜人。
黃河河水泛黃,里面隨河水奔騰著大量的泥沙,誰能想到它的源頭竟然這么文靜秀氣又清澈呢?
這里便是黃河的源頭,約古宗列曲河的泉眼
當然了,黃河中那么多泥沙,并不是它形成的時候就有的。
黃河形成早期,干流的水質也是很清澈的,只是黃河流域很早就出現了人類活動,人們開荒種地,砍伐森林,幾千年時間累積下來,黃河沿岸的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水土大量流失,水質才變得越來越差。
現代黃河水系的形成過程及其與全球海平面變化的對比
而黃河的源頭從青海出發,中途要流經黃土高原和戈壁荒漠,這些地方本來就是荒漠化地區,植被嚴重缺乏。而且因為地理位置原因,這片區域的風也刮的很大,每當狂風一起,黃沙便漫天飛舞、遮天蔽日。
落進河里的黃沙被水流一裹,自然就將這些上游地區的泥沙帶進了河水中,再悉數沖到中下游,于是原本清澈的泉水和雪水就變“黃”了。
而黃河流到平原地區,隨著地勢逐漸平坦,水流也相對減緩,那些沉重的泥沙沖不走,便隨處安家,大片地堆積起來,成為沖積平原。
黃河區域構造和地貌演化
我們說的中原,最早的時候就是靠這些沖積平原形成的。
這些沖積平原含水量豐富,地勢平坦且土地肥沃,非常適合農耕,因此,在古時候,黃河流域的文明是最先發展起來的。
像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流域附近的古巴比倫文明、蘇美爾文明發展,也是像黃河這樣,靠流水沖積成平原,農耕多了,人口增長了,才慢慢形成了人類文明。
黃河流域的文明發展時間較早
據悉,黃河每年都會往中下游帶來約16億噸的泥沙,不過其中12億噸都流進了大海,留給下游地區種植用的泥沙只有4億噸的樣子。
不過不要小看這4億噸泥沙,它們已經抬高了黃河的河床,讓它成為了一條地上河。且為了防止黃河對兩岸造成洪澇災害,地上河的部分堤壩在不斷被加高加固。
黃河的河床已經很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黃河的形成時間非常早,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第三紀時期就開始了,后來地質變化,黃河的河道也發生了多次更改,但它的源頭至今仍然是一條清澈的小溪流。
當然,其實除了約古宗列曲,后來探明的黃河源頭還有卡日曲和扎曲。
黃河源頭有三個,約古宗列曲、卡日曲和扎曲
但扎曲一年到頭幾乎都是干涸的,只有卡日曲的流量和流域面積都比約古宗列曲大,因此這兩條河流曾經爭過黃河的正源頭銜。
1952年,黃河水利委員會將約古宗列曲定位黃河正源,1978年,委員會再次考察,把扎曲和卡日曲也列入了黃河源頭,并認為卡日曲才是黃河的正源。
1978年,卡日曲被列為黃河正源
不過不管誰才是正源,這三條小河流共同匯入了青海瑪多縣的星宿海后,古人也把星宿海稱為黃河的源頭。
且自從這些黃河源頭被公布后,很多人慕名前去旅游打卡。一是想一睹母親河的神秘來源,二是這些地方的環境沒有遭到人為破壞,風景古老而美麗。
不過早前國家卻明文規定不許人們接近黃河源頭,因為這里雖然看似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卻隱藏著很大的危險。
不要隨意接近黃河源頭
別看那些河流窄,河道淺,事實上它們周圍的土地非常濕潤,導致地面相當的松軟。而且表面看上去是正常的地面,說不定地面下還有溪流。
瑪多縣海拔近5000米,有典型的高原氣候,高山上的積雪厚,但山腰和山腳的積雪融化會沖刷山下的土地,即使地面的草長得相當茂密,也是一片片隱蔽的沼澤,人一旦陷下去,救援設備都無法靠近。
黃河源頭是人煙稀少的地方,沒有人靠近,自然是因為環境不適合居住。除了沼澤,這里還棲息著很多野生動物,它們非常珍貴,但也十分兇猛。它們長年居住在野外,不親近人類,而且還有極強的領地意識,如果人類貿然出現,很有可能會發動攻擊。
這里人煙稀少,生活著不少野生動物
所以為了自身的安全,真的不建議游客擅自前往黃河的源頭地區。
再者,作為黃河發源地,這里的水多年來一直能保持清澈干凈,就是因為當地尚未開發,才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污染。如果這里游客越來越多,肯定會破壞生態,污染水源。
棲息在這里的動物也可能成為偷獵者的目標,一旦人類破壞了這些原住民的棲息地,傷害了野生動物,打破生態平衡,肯定會受到大自然的反噬。環境保護是國際性的難題,搞破壞容易,恢復起來卻要投入數不清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保護生態環境十分重要
因此在黃河源頭的附近,當地政府設立了很多告示牌,提醒人們切勿靠近。
當然,雖然黃河的源頭不能近觀,但黃河奔騰5000多公里,途中有很多景觀可以欣賞。比如國家5A級景區壺口瀑布,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有50米高,遠遠望去相當的壯觀,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游客來此駐足欣賞。
山東東阿縣的黃河八景也是不錯的旅游勝地,這里可以看到蜿蜒的黃河彎道,奇妙的懸河,還有橫跨黃河,讓天塹變通途的黃河大橋。黃河岸邊還有座位山,可以看到南水北調工程的穿黃樞紐。
這里的景色十分美麗,景點也有很多
美麗的景地如此多,何必非要反向行,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