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落地的其他說法;項目落地怎么形容
自古以來,死者為大,入土為安!在過去的土葬年代,一系列的葬禮細節都不能亂,而且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抬柩上山的時候,棺木一定不能在途中落地,如果落地了落在哪個地方就要葬在哪個地方,這是為什么會呢?萬一落地了怎么辦?筆者為你述說:
民間習俗說抬棺時,棺材是不能觸碰到地面的,以免靈魂落地,不管如何,棺材不能中途落地,因為怕不吉利,所以就算抬棺材的人累了,都要架個板凳不讓棺材落地。為什么這樣說呢?傳言說道:“慈棺落地為不舍,兇棺落地為不甘,棺材落地,有落地生根之說。”也有逝者不愿意,心不甘之說,但這些都是傳言,也許現實生活中確實遇到一些巧合的事,被說成了神靈之類,這也是古時候封建迷信思想而已,相信科學才是硬道理!風俗可以繼承,但是迷信思想要根除!
農村的棺材一般都在一千斤以上,一般抬棺人數是八到或十六人,前四人后四人或前八人后八人。送葬時實際上真正抬棺材的人最多十六人,為什么棺材周圍卻有很多人圍繞呢?
因為圍繞在棺材周圍的人都是為了防止在途中,有人腳下不穩或者被石頭絆倒,導致棺材落地上了,按農村風俗習慣棺材沒有到達墓地前是不能落到地面的,因為棺材中途落地,死去人的靈魂就會停在落地的地方,進不了墓穴,就一定要埋在落地處。
三、為何棺材落了地就要葬在落在處呢?
其實這種的說法來源于三國時期的蜀國諸葛亮,諸葛亮當年北伐失利,病死在五丈原,他臨死前擔心自己的墓地被敵人找到或者被盜墓賊發現,因此叮囑身邊人,自己死后,找幾個身強力壯的人抬著棺材朝一個方向出發,中途棺材落在了哪里,就地挖坑把自己埋在此處就好。
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測會算,還能夠觀天象準確預測未來,在百姓心中威望很高,且十分崇拜他,對他的一些做法也非常相信,因此就逐漸形成了棺材在路上是不能輕易落地的,一定要抬到目的才能夠放下,也會跟隨一些人中途保護棺材。
四、抬棺時中途萬一落了地怎么辦?
有一句老話叫做,落地為墳、入土為安,說的也就是在人死后,如果棺材不小心落地了,那么這也就代表著這是他想要歸葬的地方,也就在這個落地的地方直接將逝者埋葬就好了,相傳,這樣也就代表了逝者可以安息,后人也將一生平安。而反之,后人也就會倒霉了。如果不想葬在落地處,有沒有辦法解決呢?解決的辦法是:將棺材再次抬起的時候,順便在棺材下地的地方拾起一塊泥土放在棺材蓋上,之后再隨著棺木一起下葬,畢竟這樣才能證明,這就是逝者的安身之處, 逝者也可以入土為安了。不得不說,人們還是非常聰明的,畢竟隨地起墳的話,是不好的現象。
(圖片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