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交水稻一年幾熟(超級雜交水稻多久可以熟)
日本的水稻畝產多少斤?和中國相比,兩國哪家的大米品質更好?
水稻、玉米、小麥、土豆這四種糧食作物養活了地球90%的人口。四大糧食作物中,只有水稻是我國原產的,其余都是外來的。
我國的水稻種植面積有2.7億畝,水稻產量占全世界20%,中國的雜交水稻聞名全世界。不過我國產的大米在國際上卻賣不過日本的,這是怎么回事呢?中日水稻種植技術哪個更強?
先來看看中國和日本的環境對比。日本的地形不如我國,他們沒有東北的黑土地,也沒有海南、廣東這樣一年兩熟甚至三熟的氣候,所以在比較之前,我們要找個和日本氣候差不多的地方。我國的江浙皖地區與日本的氣候大致相當,日本的集中大平原很少,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
首先要對比一下中日兩國水稻的種子。
日本種植的水稻品種是自己選育的,底子能追溯到明朝時期,這種水稻的名稱叫做“越光”,所謂“越光”就是越南之光,這種水稻和我們明清時種植的占城稻是一個品種。占城稻是在宋朝時期從越南引進的,明清時得到大面積種植,在雜交水稻沒有出來之前我國農民種的就是這種水稻。
在風調雨順的情況下,普通農田一畝產量為400斤左右。不過今時不同往日,有了化肥和農藥的加持,占城稻畝產能上到650斤左右。日本的“越光”畝產能到750斤,這與他們的精細化管理有關。
目前我國農民種植的水稻品種就很雜了,什么種子都有,它們有個統稱叫“雜交水稻”。雜交水稻比占城稻要高產很多,標準實驗田產量能上2000多斤,這種稻也被叫做超級水稻,是袁老的遺作。
農民種植沒有實驗田那個條件,江浙皖地區平均畝產在950斤左右,管理好能超過1000斤。東北地區特別是北大荒集團種出的雜交稻畝產比較高,產量為1200斤~1500斤,他們管理的比較好。另外,東北的黑土地很肥沃,適合水稻生長,黑龍江的五常大米就非常有名。
雜交水稻有雜交優勢,產量比傳統水稻要高出30%~100%。從產量上看,日本水稻比不過我國。
再來看看種植工藝。
日本水稻種植采取精細化管理,他們種植水稻和我國專家搞實驗田差不多,一些農民還在田里安裝了濕度、溫度傳感器,田里甚至裝了水管。我國沒有這個條件,部分山區機器上不去還在用牛耕地。
在江浙皖一帶的平原地區農機已經推廣了,從耕地到收割都用機器來完成。日本的農機很厲害,國內很多的農機都是從日本進口的,諸如久保田、洋馬都是國際知名企業。日本人自用的農機大多很小巧,久保田還有一款自動捆扎水稻的機器。
這機器在國內用不上,因為我們的收割機在田里就能把水稻脫粒,直接把稻谷收回家。中國農民喜歡做簡單的事,而日本農民最喜歡把簡單的事復雜化,捆扎后還需要機器脫粒,他們這是吃飽了撐的嗎?哎,還真是!
日本大米一袋30公斤,差不多可以賣8200日元,差不多400人民幣,每公斤13塊。注意,這是從農民家收購的價格而不是超市價,網上有中國人在日本生活,到農民手上買的。中國農民要是糧食能賣到這個價,我們也可以慢悠悠的搞精細化種植。
從種植管理上來講,我國沒有日本精細。
最后來看看大米的品質。
大米分為粳米和秈米,粳米更有嚼勁,米粒更加圓潤,秈米米粒較長,占城稻就屬于秈米。我國的雜交水稻粳米秈米都有,南方種植的大多為秈米。煮出的飯粳米的口感更好,大多數中國人是這么認為的。
日本人更喜歡吃秈米,他們喜歡用秈米來做飯團。實際上粳米做飯團更好,因為它更加糯。以高檔品牌來對比的話,我國東北五常地區產的米絕對完勝日本最高等級的大米。
那為什么中國的大米在國際上不知名呢?這主要差在宣傳。日本人在宣傳上很會來事,什么“水稻仙人”、“ 煮飯仙人”都上了電視節目。我國政府大多只會埋頭發展,宣傳這塊還是比不過日本的,誰叫人家會搞噱頭呢。
從福島核泄漏后,日本大米在國際上的銷售量逐年下降,這對我國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最后要提醒大家,日本的核大米千萬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