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隊(汽車險如何買最劃算的)
文|波義耳的筆記
編輯|波義耳的筆記
河海大學汽車隊的車輛管理改革,多少年來一直是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
從1988年對車隊實行招標承包開始,就陷入了走不出困境的泥潭。
除承包第一年由于車輛固定資產基礎較好的原因上交了十幾萬元,而后的七八年間每年學校不但要拿出二十幾萬至四五十萬元維持車隊的運轉,而且橫生了很多矛盾和事端,常常使學校各級領導為此而大傷腦筋,1995年之前一直是河海大學的“熱點”問題。
河海大學汽車隊是學校確定對其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一個部門,汽車隊還有一塊可以對外經營服務的牌子即“江蘇河海汽車出租服務公司”。
在1988年就擁有一定數量的出租車營運戶頭的許可證,五條長途客運線路的經營權,二類資質的汽車修理廠和各類車輛20余輛,以及500多平方米場地的加油站。
然而,雖然有較好的一些硬件和設施,由于不善管理,不善經營,隨著車輛逐步折舊報廢的臨近,因為不能及時抓住經營許可的有利時機,已使車隊可以用于經營的有形、無形的資產損失了大部,學校的固定資產也在不斷減值。
怎么辦?河海大學汽車隊的管理改革究竟有無好的辦法,1995年初學校認真分析了前幾年車隊改革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認為只有改革管理經營機制,改革車輛產權制度才有出路。
六年多來,按照“股份合作制”的思路逐步實現車隊管理制度改革,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將我校的一些具體做法介紹給大家,以供探討。
主要做法有:
將長期停駛車輛,已經不值得再投入資金進行修理的即將達到報廢年限的車輛,學校有關部門對車輛的實際殘值進行評估,采用竟標的辦法讓職工投標購買車輒的經營使用權,有的車輛經評估殘值僅有3000元,而通過竟標購買達到回收資金1.5萬元。
通過這一舉措立即將三輛出租車經營使用權轉讓給個人經營,職工在接受轉讓經營權的約定期內一不拿工資獎金,二要上交經營管理費,學校對車輛產權的關系不變,無形資產即出租車營運戶頭仍屬學校所有,車隊提供日常的管理服務等“軟件”,各種車輛的維持和代墊費用均由職工個人承擔。
這樣就較好的落實了生產資料的經營責任,提高了職工對企業資產的關心程度和風險意識,調動了職工的積極性,勞動合作和固定資產的效益實現了有機的結合,具有“資合性”和“人合性”。
對已經達到報廢年限的出租車輛報廢更新,報廢更新需要大量購車資金,而學校又不可能繼續投入資金讓車隊來進行產權改革運作。
車隊抓住了當地政府對出租車營運戶頭進行拍賣的大好時機,利用擁有的出租車經營資格,招來社會資金110萬元購買了九臺夏利出租車,采取了掛靠經營的辦法,通過無形資產的“變現”而轉化成了有形資產,盤活了資產存量,產權制度改革也邁開了步子。
參與掛靠經營的出租車司機,既是出資者,又是勞動者,共同出資,共同勞動,共擔風險。
并按時上交給公司管理費,公司對他們實行服務和管理。
對他們來說上交完國家和集體的(稅收、規費、管理費)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實行出租車輛的掛靠經營,為公司開辟了一條融資增收渠道,促進了公司管理上的進步和機制的轉變,又加快了出租公司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參與市場競爭法人實體的進程。
這幾年社會上的加油站、修理廠經營效益較好,但由于管理機制不對頭,河海大學的加油站、修理廠卻空有經營資格而不能正常經營。
為了改變這一不正常狀況,公司從經營機制和資金投入渠道改革入手,一是劃小核算單位讓加油站、修理廠不吃公司的大鍋飯,讓他們獨立核算,自負盈虧,公司實行宏觀管理。
二是由于加油站、修理廠已經長期停業,重新啟動需要資金,公司對啟動初期的資金紿予了一定的支持外,流動資金則由加油站、修理廠的全體職工自行入股參與,加油站、修理廠的經營好壞完全和經營效益掛鉤。
6年多來,由于實行了新的運行機制,加油站、修理廠的經營效益均比較好,除個人收入增加幅度較大以外,固定資產也大幅增加,僅加油站用于生產經營的電腦雙搶加油機就添置了四臺,還有發電機,車輛修理用的舉升機等總共投入了約五十余萬元。
公司在制定的目標管理合同中就明確規定每年加油站營業的收入的1%,修理廠營業收入的5%一定要用于固定資產的投入并進行年度考核,就這樣在制度上有效地保證了學校固定資產的保值、增值。
讓職工入股實際上是讓職工在積極意義上的一種參股行為,體現了職工的權益、責任和收益的融為一體,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樹立集體主義和勞動合作觀念,增強了主人翁責任感和參與意識。
由于學校已經有12年沒有為車隊購買車輛等大型運輸工具,因此,車隊原有的車輛已經全部達到報廢期或已經報廢不能繼續使用,車輛的逐步減少,僅有的車輛老、舊、差,已經不適應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學校用車需求已逐步轉向社會租用。
在實際運行中由于社會對學校用車的特點并不了解,也產生了一些問題,這部分的用車同時也是很大的一個市場。
車隊在走入社會服務的同時,也看到了這樣一個很大的有利可圖的校內市場。
今年以來采取了股份合作的基本形式購買了六臺有空調設備的中檔客車,總共投入150萬余元,其中個人參股投入55萬元,車隊投入近100萬元,個人出資額達到30%以上,根據每臺車輛實際出資額所占的比例,個人享有相應的收益,均以合同方式確定產權歸屬和利益分配方式。
這種方式好處至少有:
1.個人出資參與購買車輛是誰出資誰駕駛,車輛的維護、安全、收益集車隊和個人的利益于一身,比較容易管理。
2.車隊擁有管理權、核算分配權,由于學校是大股東,產權仍為學校所有。
3.穩定了人員,減少了因車輛報廢后人員待崗的分流壓力,發揮了工人的技術特長,使他們各盡所能。
4.享有稅收優惠等各項政策。
5.由于各種利益的調整到位,徹底轉變了服務方式和對象,也穩定了學校的用車需求。
6.據估計車隊投入的100萬元運行3年時間即可收回,投資取得較大回報,個人收益亦可觀。
回首6年來河海大學汽車隊管理制度的改革,實質上是將股份合作制經濟形態引入學校。
由于實行了這樣的改革,全體職工思想有了重大轉變,樹立了在搞好校內服務同時面向市場求生存的新觀念。
另外節省了學校的經費開支,學校不再負擔車隊職工的工資等人員經費及車輛購置費、維持費的支出。
我們認為這樣的改革符合目前事業單位所屬的小型企業實行企業化管理的實際情況和高校后勤社會化總的趨勢。
有利于保障職工就業和保持社會穩定,理順了企業所有者與經營者的關系,明確了職工的權益和責任,使職工的主人翁地位看得見摸得著,更加具體化。
實踐的過程告訴我們,在車輛管理改革中要本著積極穩妥的方針,不搞一刀切,實實在在地按照“股份合作制”的思想指導車輛管理改革,才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