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汽車;增程汽車排行榜前十名
增程汽車在很多人眼中,一直是”完美的代名詞“。
因為相對純電而言,續航更優秀;相對插混來說,結構又更簡單——所以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很多消費者的喜愛。
然而,現實真有這么完美嗎?
一位朋友換了增程汽車以后,才明白了3個真相,可以說是”句句屬實,字字扎心“。
在沒搞懂這些事情以前,最好謹慎購買。
關于這一點,簡直是血的教訓。
大部分購買了增程汽車,很快就急于轉手的車主——幾乎都是倒在這個阻點面前。
因為增程的電氣結構簡單,耗電量較大,沒有家充的情況下,充電速度會很頻繁。
這可不是瞎說,以理想l7和小鵬g9為例,前者的平均電耗是后者的1.5倍,就說離譜不離譜。
這也意味著,一個標稱200純電續航的增程汽車,在實際使用中,可能只能跑150公里,有時甚至更少。
想象一下,別人純電汽車1-2周才充一次電,你2-3天就需充電了——每次還要跑很遠,這無疑是一種困擾。
此外,不僅僅是充電頻率問題,增程汽車的充電效率也較低。
以理想L7為例,即使是在品牌自營的充電樁上,充電功率也只有50-60kW,相較于純電汽車平均120kW的充電功率,其差距顯而易見。
如果是在超級充電樁上,這種差異更為明顯。
因為配備800V高壓系統的純電汽車,通常只需20分鐘便可充電完成;而增程汽車,則需要1小時的樣子。
綜合這些情況來看,在沒有家充的情況下,購入增程汽車,往往會后悔。
畢竟,“增程增程”,它的存在價值,就是為了解決純電汽車,目前續航不足的問題。
如果長途跑的少,絕大多數情況下,你都在城市轉悠,那還真不如購買純電汽車。
當然,千金“難買我高興”,將增程當純電使用,也不是不可以!
但這么干,真的很不劃算:畢竟,長期不用增程器,這個部件的也許會老化,可靠性降低。
屆時,萬一出現了故障,維修起來,也會是一筆不菲的開銷。
退一萬步談,就算你運氣很好,絕不至于出問題——但日常維保,也不可能放著燃油系統不管,不是嗎?
所以,還是更理性一些,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況且,現在的純電汽車,早已今非昔比:某種程度上來看,跑高速也不是難題!
以小米su7、小鵬g6、智己ls6…等車型為例,中高配的續航都超過了700公里。
就算續航打折,長途跑個450-500公里其實問題不大。
如果再去結合800v高壓充電技術,往往更加輕松了:畢竟,跑個400公里,休息20分鐘也很正常——此時,剛好去充個電,就可以重新出發了。
直白地說,如果考慮購買增程汽車,經濟性當然重要,但切勿過分追求節省。
畢竟,增程汽車仍需燒油,你的油箱不能僅僅作為擺設——時時刻刻的都想著充電。
雖然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理智可能會促使你認為“反正不急用車,不如再充一會電”。
但千萬不要這么想,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即使是在高速公路上,也會忍不住想找充電樁。
這可不是開玩笑,有時往服務區一撇:純電動汽車并不多,反而是增程或混動車型在排隊充電。
明明清楚,這類汽車的充電速度并不快,純電續航也相對較短——依舊這么干,不是自尋煩惱嗎?
說白了就是真要這么節省,就不該賣增程汽車。
因為它雖然有電車和油車的優勢,但也繼承兩者的劣勢:燃油系統和電力系統,都需要維護保養。
而且,由于系統的復雜性,其故障率也高于純油車和純電車。
在這樣的前提下,維修和維保費用,往往不會低。
因此,如果這么在意經濟性,還不如繼續純油,或者直接純電來得痛快。
總的來說就是,關于選用增程汽車這件事,和我們的人生很像——那即是,根本沒有完美的選擇。
說白了就是,巷子里的貓,很自由卻沒有歸宿;圍墻里的狗,有歸宿終身都得低頭。
無論選擇,買車這件事,背后都會有遺憾。
所以,還是要做好取舍,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再去做抉擇。
如此一來,自然就不會后悔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