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克蟲汽車—甲克蟲汽車圖片大全
前些日子,老奶奶開了51年的甲殼蟲的視頻火了:
其實在國外,上個世紀的老爺車隨處可見,尤其甲殼蟲這種經典車型。基本上每天在路上都能看到幾輛。這種情況一方面是老外有玩老爺車的傳統,另一方面也是政策造成的,別的地方不太了解,在加州,車子每年要“驗照”,7年以后的車子每兩年要上線檢測一次尾氣,但老爺車不同,車齡達到27年就是“老爺車”了,老爺車只交牌照費,不用年檢,不用交稅,也沒有出行限制,北美又流行皮卡和SUV,出遠門開大車,附近買菜啥的,開輛老爺車,也很實惠。所以,很多車“老”了之后,比半新不舊的時候還值錢。
暫住的地方鄰居家門口就停著一輛,有天晚上散步時經過,正好主人在整理草坪,攀談了幾句,這車是1971年出廠的,估計比壇子里很多同學都年長:
當然,今天的主角不是它,而是我朋友的一輛1964年出廠的老伙計:
關于這個老伙計和他的主人,我去年曾在一個帖子里介紹過:
當時說是1965年出廠,現在予以確認,準確的出廠時間是1964年9月,1965是購買時間。
現在我那朋友不是每天都開它,大概每周開出來兩次,讀到川分那個介紹老奶奶和她的甲殼蟲的帖子那天,正好那朋友也在,我就跟他說哪天開來讓我試試,第二天他就開過來了。在外面訪問愛卡超慢,傳不上圖,所以今天才來發這個帖子。
外觀,就不用多說了吧,這種經典造型前無古人是當然,恐怕后來者也鮮有車型可與之比肩,我感覺新款甲殼蟲雖然沿用了其設計語言,但并未完全傳承其精髓,造型遠沒有老前輩這么萌,這么可愛。
甲殼蟲是后置后驅,前面是行李箱。
備胎和滅火器是標配,當然,這種老爺車,拖車繩、各種維修工具必須隨車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后面是發動機艙
我朋友這臺車保養得好,打開機艙蓋,里面的發動機干干凈凈,55歲呀,一點看不到龍鐘老態,估計很多同學現在的車子發動機艙都比這臟得多。
這是一臺風冷發動機
據資料介紹,這個時代的甲殼蟲,發動機功率應該32馬力。
風冷,意味著不用防凍液,當年大眾公司的宣傳就是無論多么寒冷的冬天,也不同擔心甲殼蟲會因為結冰而趴窩。
儀表盤非常簡潔,只有速度表和油量表,沒有轉速顯示,也沒有水溫表,前面說了,人家沒有水,自然也沒有水溫表嘍。在那個代表紳士的時代,點煙器和煙灰缸是必不可少的。
這里還有個手套箱,可放些小物什。
面對這位比我還年長不少的“老兄”,我有點怯意,跟朋友說讓他先帶上我遛一圈我再自己開。
這位老哥比較瘋狂,在小路上飆到了60邁(100Km/H),我問他最快開到過多快,他說也就70邁(110KM/H,上次說80邁看來有點吹牛了),估計也開不了再高了,因為60邁的時候發動機已經在“嘶鳴”,我很擔心長時間高速行駛的話,風冷夠不夠。
雖然以前開過不少年的手動檔車子,但面對這樣的老古董,剛開始還是有點手足無措。
點火、起步還挺順溜,這么老的老古董,鑰匙一轉就燃,一點兒都不費勁,起步也很平穩,點油門就走,但換擋就有點為難了。這臺車配備的是一臺五速變速箱,四個前進檔,剛開始有點生澀,稍微熟悉一下,換擋還算平順,但倒檔有點考驗人:要先扳到最左邊,把換擋桿往下壓,然后再往下側扳,試了好幾把,我才算掛上。
一檔起步,沒想到的是這50多年前的,沒有助力的老古董,方向倒是不重,方向盤輕輕一扳就過來,而且指向還算準。換二檔,換三檔……說實話,所謂的“駕駛樂趣”真的很難找,若說“舒適性”的話,估計隨便一輛QQ、奧拓、比亞迪F0都比這車強很多,但也許樂趣就在那個“老”上,想想比自己年齡還大的車子,不但能開起來,操控還算不錯,已經難能可貴了。
我這位朋友當年也是個老超哥,后車窗放的這個骷髏可不僅僅是裝飾,骷髏的眼睛是高位剎車燈哦。
這車當年就是平民車,當年也就一萬刀左右,問了一下,朋友說這車在市場還能賣到7K,比很多很新的二手車賣得都貴。這保值率,牛大發了,當然,這算法沒把通貨膨脹的因素考慮進去,那些古董豪車,比當年新車的價格還高,那就不是當車在賣了,那是藝術品、收藏品。
露個真身,收尾!
BY 愛卡汽車卡友:制磚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