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奔奔,長安汽車奔奔自動擋多少錢
這次的標題一下子就暴露了我的家庭地位,新奔奔EV是第一輛在媳婦聽完我描述后,點頭準許再次添置的小車。原因簡單粗暴:首先,長安新奔奔EV是一輛純電動的新能源車,對于搖號牌的城市來說,獲取指標更容易;其次,以北京為例,新奔奔EV補貼完的售價區間在6-8萬元之間,這次試駕的續航210公里的頂配才8萬。至于它為什么那么干脆的同意了,原因都在下邊。
日系范兒很足的外觀設計讓它在很多同級車型中脫穎而出,雖說顏值這個東西是仁者見仁的事情,但是路上跑的非常多,加上論壇里還有不少車主的DIY涂裝,足以看出這輛微型車的魅力。
接下來就到了這輛車的放“大招”的時間了,這里必須要提一輛本田超跑,沒錯!飛度,看似不大的車身卻為內部帶來了相當可觀的乘坐空間,而且在車內的邊邊角角提供了豐富的儲物空間。新奔奔EV和這輛超跑很相似,只不過它的身材更小,所以帶給我的反差感就更強了。先來看看中控臺上的儲物空間吧,眼見為實。
動態體驗由兩個板塊組成,一是體驗車輛的充電,了解基礎的電機、電池性能;二是實際的駕駛感受,提速啊、操控啊、底盤之類的。
先說基本參數,最大功率75Ps/最大扭矩170Nm,雖然最大功率不急燃油版車型,但是其扭矩已經達到了主流的1.8L自吸水準。推動這輛1240kg的新奔奔EV簡直不要太輕松了。180km和210km兩個續航里程的動力參數是一致的, 但能量密度不同導致了續航里程的不同。
太過于高深的理論講起來沒意思,說說新奔奔EV180和210的最本質的區別吧,整個電池組不變的情況下,僅改變內部密度,二者之間存在30km的續航差距,車重二者差了不到5kg,快充時間相差15分鐘,慢充相差1小時。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到,未來奔奔EV或將繼續在電池和管理系統方面改進,推出250km以上續航的車型。
低溫對于純電動車來說殺傷力還是比較大的,尤其在我國的北方城市,漫長的冬季會嚴重影響純電動車的充電、存電性能。新奔奔EV在電池最外層提供了熱保護層,降低溫度對車輛電池系統的影響,進一步保證冬季的正常用車。
最重要的一點要來了,那就是電池的衰減,這套來自捷威的電池系統在快充800次之后,它大約會衰減3到4成,聽起來衰減還是比較大的。但是這是來自工廠的充放電測試,一般家用想要達到這個頻率,還是很難的。由于快充狀態下,電流會保持在120A左右,對電池系統的影響還是比較大的,因此工程建議,在時間相對充裕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家用慢充。
順便來個小貼士吧,大家可以看一下國家電網充電箱上的收費標準,請注意0.8元的服務費。
開著這輛小車在雁棲湖景區行駛,說實話真的是挺愜意的一件事,沒有惱人的發動機噪音,也不用擔心這個電控變速箱會有什么頓挫,享受著電動機非0即100%的動力輸出,一時間我都不知道試駕感受該從哪說起了。
似乎關于駕駛內容的只剩下轉向機構和底盤調校了,開頭說了新奔奔EV的蔚藍運動主題,它的轉向力度的確是偏沉的,而且車頭的反映會慢半拍,所以它有操控感,但并不適合激烈駕駛。較硬的懸掛在車輛轉向時會提供有力的支撐,加上車底的電池系統,新奔奔EV的側傾控制的還是很不錯的。
建議是在車輛的前后輪拱內加裝隔音材料,這個位置在視覺上的效果比較空,如果進行適當的填充會進一步提升車輛的隔音降噪水準,那么這輛6-8萬元的小車在我眼里就更完美了。
總結:長安奔奔EV最吸引我的還是它的乘坐空間以及儲物空間方面的表現,豐富、寬敞足以概括它的表現了。其次是最大210km的續航里程,對于每天50km內通勤的上班族來說,基本上一周充兩次電就夠用了,不會過多的影響正常用車。最后一點還是政策,純電動汽車既能享受國家和地方補貼,在號牌日益緊張的環境下,不受限購政策影響。就寫到這吧,媳婦都同意了,攢錢去。
【版權聲明】本文為汽車頭條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及作者,請勿抄襲或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