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員有生理需求怎么辦?;航天員生理需求是如何解決的
整裝待發的神舟十三號,3名航天員乘組也已經確定下來,他們分別是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他們將成為我國空間站的第二批住客,預計將要在我國空間站執行長達6個月左右的任務,恭喜他們!
其中女航天員王亞平將成為我國空間站階段首位女航天員,同時也可能是我國首次進行出艙的女航天員。
盡管女性并不輸給男性,但是兩者的生理構造畢竟有所不同,那么女航天員在我國空間站待上6個月,生理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盡管王亞平即將成為我國首位在軌時間長達6個月的女航天員,但是在國外,已經有多名女航天員在太空中長期在軌飛行,比如:NASA宇航員克里斯蒂娜·科赫在國際空間站持續生活了長達328天。
我們知道,執行短期太空任務,女航天員們可以通過短期避孕藥來調節生理周期,那在太空中生活如此長的時間,女航天員們是如何解決生理期的問題呢?
事實上,在載人航天發展的初期階段時,就有專家對女宇航員的生理期問題表示擔憂,這主要是因為太空中處于失重環境,不像是地球一樣,水會向下流,而可能會四處漂浮。
所以專家們擔心,如果在失重環境下來“大姨媽”,大姨媽會不會可能出現倒流現象,比如:流向腹腔。一旦發生這種現象,后果可能會非常嚴重,而更加嚴重的情況是,太空中沒有現代化醫療措施,一旦發生突發疾病,航天員們很難應對。
盡管專家們都有如此的擔心,但是現實卻出乎他們的意料,原來在失重環境中,“大姨媽”并不會四處漂浮。這主要歸功于“大姨媽”主要是子宮內膜脫落,而脫落的內膜依靠的是子宮收縮排出體外,所以即使是在微重力環境下,“大姨媽”也能順利排出體外。
另外,在太空環境下,女航天員們也可以使用衛生巾和衛生棉條來處理,和在地球上沒有什么不同。
唯一比較麻煩的是,由于航天員的尿液會被回收利用,而有些回收利用的裝置沒有處理血液的能力,這意味著在來“大姨媽”期間,女航天員可能無法使用洗手間,而是要使用紙尿褲等,只是不知道咱們的空間站尿液回收裝置,是否有處理血液的能力,如果有,女航天員就不用如此辛苦地使用紙尿褲了。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謠言,女航天員執行完太空任務之后,禁止生育。
事實上,這個謠言已經被辟謠,盡管太空環境相比于地球而言更加危險,但是我們并沒有禁止女航天員生育。甚至我國兩名女航天員劉洋和王亞平,就是在執行完太空任務后生育的后代,比如:王亞平此次執行空間站任務,就和5歲的女兒約定好,要為女兒摘星星。而要知道的是,女航天員王亞平曾經在2013年執行過神舟十號任務,這意味著在執行完任務后兩年左右她就懷孕了。
但是我們知道,太空環境沒有臭氧層可以隔絕紫外線,也沒有地磁場能夠抵擋太陽風,這就導致這里的輻射量相比于地球環境而言高出不少,既然如此,那為什么沒有禁止女航天員生育呢?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雖然太空環境比較危險,但是我們的航天員們并不是直接暴露在太空環境之中,而是有飛船或者空間站的保護,在出艙活動期間,航天員們要穿著艙外航天服。這些艙體能夠隔絕一部分輻射,保護航天員們的安全。
其次,我國空間站位于地球400公里的軌道上,距離地球比較近,雖然沒有臭氧層的保護,但是仍舊受部分地磁場的保護。
更為重要的是,在太空中生活雖然會對航天員的身體健康產生一些影響,和卵子的質量也會發生改變,但是這并非不可逆,回到地球后一段時間,就會恢復正常。
考慮到對下一代可能產生的影響,航天員返回地球之后,一般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調養后,就可以準備生育,而且生下的后代也非常健康,就和普通小孩沒什么區別。
之所以各國都更傾向于選擇已婚已育的女航天員,并不是因為擔心女航天員生育后代的健康問題,而是航天員要么是從經驗豐富的女飛行員中選拔,要么是在自己領域內有所建樹的科學家等,這就要求她們必須在各自的領域做到足夠優秀,因此她們一般年齡都偏大,有不少都已婚已育。
其次是因為已婚已育的女航天員身心更加成熟,經驗更為豐富,可以更好地執行繁重且壓力巨大的太空任務。
在浩瀚太空,不會因為你是女性就改變它的環境,也不會因為女性到來而降低它的門檻。王亞平說。
太空環境雖然惡劣,但是女航天員們無懼挑戰,現如今我國已經有兩名女航天員翱翔太空,未來或許有更多的女性參與到航天事業。
最后,祝神舟十三號發射順利,祝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越來越好!
#太空馬桶對航天員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