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減持美債的原因(減持美國國債對我國經濟有什么影響)
視頻請點擊下方鏈接:
外國央行終于行動了,三大美債持有國聯手減持!根據美國財政部7月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今年5月,日本減持304億美元、中國222億美元,英國141億美元。我就問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美國總統你慌不慌?如果你是耶倫你急不急?不要慌,也不要急,更詭異的事情發生了,這么多國家都在減持美債,美國卻還在不斷發行,究竟是誰在增持呢?美國高管絡繹不絕的訪華,真的不為美債而來嗎?為什么說美債才是美國經濟的命門呢?狗急到底會不會跳墻呢?這條視頻非常硬核,但是也很敏感,可能會被下架 ,麻煩老鐵們幫我在評論區打上支持正能量,感謝大家了!
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了三個特征:
第一,美國國債規模持續飆漲,按照6月最新數據,美債總規模已經達到了32萬億美元,也就是說,在短短幾個月內,美債發行量就增長了6000億美元,攔不住,根本就攔不住,不可謂不瘋狂。
第二,美債的海外持有國,幾乎都在減持。美國最大的海外債主日本、中國和英國加起來累計拋售了667億,排名前十持有美債的海外央行當中,只有四個國家增持美債,除了加拿大買了188億還算給力之外,其他包括盧森堡、瑞士和愛爾蘭都只是小幅增持,三家合計增持的規模加起來都沒有超過100億。更值得一提的是,產油國家一致減持美債,以沙特為例,持有總規模從峰值時期的1800多億已經下降了四成。
第三,中國央行持續減持美債,增加黃金持倉,持有的美債規模為8467億,已經逼近2010年以來的最低值。
看來不僅是我天天說,各個國家都已經意識到了美債并不靠譜,減持幾乎是大勢所趨,那多出來的美債,究竟去了哪里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先得知道美債的持有結構,這里我們以2022年10月份的數據來說明一下。
31萬億的美債當中,按照持有者的類別,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類,令人意外的是,美債最大的持有者既不是日本央行,也不是美聯儲,而是美國政府自己,持有的規模有多大呢,大約是6.7萬億,占比高達22%。不過,美國政府手里的美債是不可交易國債,實際上就是美國政府欠其他部門的錢,美國有些政府部門每年都會有一些資金盈余,就會去換回一些國債。
美債第二大債主我們都猜得到,就是財大氣粗的美聯儲,美聯儲是美國印錢的部門,持有美債大概5.6萬億,占比高達18%,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兩三年當中,美聯儲就是美債最大的買家,2020年1月到2022年10月,美債發行規模大約是8萬億,其中有三萬多億都是被美聯儲給買走了。
除了美國政府和美聯儲,美債的第三大買家是私人部門,包括美國養老基金、海外投資者、共同基金以及各類的金融機構。海外投資者最主要的就是各國央行,這部分美債加起來有7.4萬億,占比大約是24%,美國養老金和共同基金旗鼓相當,持有規模都超過三萬億,剩下的金融機構、保險公司和個人投資者加起來分掉剩下的三萬多億,這就是美債持有者的組成結構。
從這個結構當中可以看出來,過去美債有美聯儲接盤,現在這個可能性已經越來越小,美債發行遇到了瓶頸,怎么辦呢?有三個重點值得關注,特別是最后一個,我們必須引起警惕。
第一,美國想要維持美債的信用,只能依賴海外投資者。有人肯定要問了,美債三十多萬億,美國政府、美聯儲和美國養老金加起來的持有規模已經超過了一半,明明美國自己是最大的買家,為什么還要指望海外投資者呢?我們一個一個來看。
美國政府持有的美債不可交易,這部分暫且不說,美聯儲呢,為了應對美國高居不下的通脹率,早就開始了縮表的節奏,持有的總資產規模是下降的,是不大可能大手筆買入美債的,實際上,美聯儲手里的美債從2022年底開始到現在也是持續下降的。美國的養老金,這部分的錢太穩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加倉美債,最后是美國共同基金,可惜的是共同基錨定的是貨幣基金,美國加息后,資金面持續收緊,實際上共同基金持有美債的數量也是下降的。那么該怎么辦呢?只能指望海外投資者,其中實力最雄厚的當然就是各國央行。
同時,美債信用也是依靠海外投資者來維持的,美元為什么這么強勢?最重要的支撐就是美債信用??涩F實情況是什么呢?海外機構也不傻,也照樣在減持美債,大買家日本和中國2022年都是超過千億的大幅減持,只有少數歐洲國家增持了一部分,幅度也并不大,美國能不急嗎?因此,要說布林肯、耶倫先后來北京和美債沒有關系,你信嗎?
第二,美國的加息持續不了多久了。2023年下半年開始,美聯儲加息的節奏已經開始放緩,幅度也變小了。現在美國基礎利率已經超過了5%,很多人擔心美國心一橫會繼續大幅加息,因為這輪加息美國收割全世界的成果還相當有限。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5.5%到6%的水平可能就是美國利率的上限,而且也持續不了太久,預計到2024年美國會開始降息,利息太高了美債更難賣,更何況,不管是真是假,美國國內通脹數據已經開始降溫,兩千多家銀行正在破產的邊緣,大幅加息無異于自焚。
第三,要時刻警惕美國加大力度四處拱火。剛才已經說了,美國經濟實力不如從前了,美元信用也出現了崩塌的跡象,要維持美元和美債的信用,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方式,就是在全世界煽風點火。俄烏戰爭就不用說了,中東地區照樣也有異動,亞太地區呢,美國的手也是伸得又長又遠,不斷的刷存在感。這大概就是基辛格訪華的背景,美國又想找事,又怕你真動手,只能表面上穩住和我們的關系,可背地里呢,又是一系列小動作。世界不亂,資金就不會源源不斷流入美國去給美債接盤,因此,在美國完成這一輪收割之前,我們必須時刻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