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十四五規劃—西城區國資委十四五規劃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記者今日(10月23日)從北京市西城區了解到,結合轄區“十四五”規劃編制與首都功能核心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西城研究編制了《西城區道路林蔭計劃(2020年-2022年)》,擬打造99條慢行林蔭路。
北京市西城區廣外街道蓮花河西側路,有市民正在散步。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當前,道路人行步道和自行車慢行系統是城市交通系統與組織的重要方面,也是倡導綠色、健康、中短距離出行、理想交通方式的重要通道,既要能夠滿足出行需求,又要可以健身休閑。
北京市西城區廣外街道蓮花河西側路,一位市民正提著鳥籠遛彎。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北京市西城區廣外街道蓮花河西側路附近,一位市民正在朗誦。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記者了解到,慢行林蔭路(雙向)里程合計230km,形成“兩軸一環、四橫三縱”的慢行林蔭骨架網。串聯“歷史文保、濱水綠廊、商務休閑、便民生活”四類特色活力慢行林蔭健康街區,結合街區功能打造特色功能線路,輻射老城傳統的胡同街巷。
此外,打造6條“悅動騎行+活力健步”線路,串聯各文化節點、商務辦公、居住生活等重要功能區,滿足居民日常通勤、健身休閑等需求。6條線路分別為什剎海鼓樓歷史文化騎行路、西黃城根便民生活線路、金融街商務休閑線路、金科新區商務休閑線路、三里河行政辦公線路和南護城河內環路林蔭景觀廊道線路。
北京市西城區廣外街道蓮花河西側路附近的一處雕塑。攝影/新京報記者 王嘉寧
林蔭路打造后,將根據道路情況持續開展三類道路整治。針對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的道路,側重于整治提升工作,主要通過增設道路標識、開展違法停車治理等,保障路權,完善管理機制;對于存在一定問題的道路,側重于綜合改造,主要是通過斷面優化、增加步行道和非機動車道空間等改造措施,優化出入口,消除問題與矛盾節點;對于新建道路,將按照慢行林蔭路的標準要求進行規劃和設計,從源頭上為慢行交通提供優質、連續的出行環境。
新京報記者 戴軒 協作記者 王嘉寧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吳興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