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川到九寨溝多少公里(青木川到九寨溝多少公里國道)
陜西版圖,東西短促,從寶雞至潼關,最寬不過400公里;南北卻悠長,北部深深鑲嵌進內蒙古,南部穿越秦巴大山,與四川接壤。最西南頂端,頗似一只長靴,踩進川陜甘交界的地段,而那只靴子的頂端,便是青木川鎮了。
“雞啼鳴三省”是這小鎮的最大特色。這種去處,最宜形成“山高皇帝遠,三省皆不管”的格局。早年間,這地面便出過一位傳奇式的人物魏輔唐,出身貧賤,屬于被侮辱與被損害的底層。在被土匪的過程中,奮起反抗,居然奪得一條快槍,動亂年月,有槍便有命、有膽、有越貨的底氣和占山為王的資本。魏輔唐用一條槍起家,出生入死、醞釀多起轟動三省州縣又充滿傳奇的故事。發展成為擁有幾千武裝,雄據一方,三省州縣都奈何不了。索性招安,任命其為團總,官家只管收取捐稅,兩下相安無事。
依據常理,以魏輔唐的身世閱歷,鬧騰到這般地步, 很容易成為目空一切、淫逸荒唐的土皇帝。僅是明媒正娶的老婆便有5個之多。不爾虞我詐,也難以發展壯大。關鍵在于魏輔唐雄據一方之后,勵精圖治、興商重教、修橋筑路,很干了番福蔭百姓的事業。
魏輔唐自身沒有文化,卻拿出巨資,在青木川鎮最好的位置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輔仁中學,學校雄踞山嶺,俯瞰全鎮,溪水環繞,綠樹掩映,教舍、禮堂、舞臺、圖書館一應俱全,并用重金聘用名師任教。一時輔仁中學名聲鵲起,學校落成之日,相鄰三省三縣縣長和數千鄉紳商賈皆來祝賀,匾額賀聯掛滿鎮街,舞獅龍燈、社火大戲,熱鬧了數日,成為青木川鎮有史以來的盛事,也開了一代重教興學之風。
魏輔唐做的另一件事是倡導商貿,重整回龍街。青木川鎮三省交匯,從明清始便為商貿重鎮,甘肅的駝隊、四川的馬幫、陜西的商旅終年不絕。叫得響的客棧便有二三十家。每年金秋時節,生漆、竹木、毛皮、藥材一類山貨土產郁貨山積;而運至青木川的食鹽、白糖、布匹、堿面也堆滿貨棧,再由馬幫運載至秦巴山地的千村萬寨。清代中葉,已相當繁盛,可惜毀于清末匪劫火災。
魏輔唐執掌青木川大權后,深諳物資貴在流通、無商不富,大力整頓市場,提倡公平交易,為三省商旅提供方便。一時間,中斷的馬幫駝鈴又響徹山道。魏輔唐又依山臨水,重建回龍街,自己率先修建兩處六間開闊、上下兩層,集門店、貨棧、客舍、庭院于一體的商號。當地士紳商家紛紛仿效,依據魏家格局修建成一條寬不盈丈,長卻達300余米的商業街。這條街道最有特色的是依據山形水勢,緊傍穿越壩子的金溪河水,修筑了連成一線的類如西南少數民族修建的那種吊腳樓。還在金溪河上構架了一座有棚蓋欄桿的風雨橋。整條小街,起尾盎首,曲折有致,恰似金溪河畔一條搖首擺尾的巨龍在回首顧盼。所以這條已近百年的魏輔唐莊園街被稱為回龍街。
魏輔唐留給青木川的另一樁遺產是他的莊園。這座莊園坐北朝南,背靠起伏的山巒,面臨蜿蜒的河水,整個青木川鎮壩子與回龍街市都一覽無余盡收眼底,稍有動靜,莊園便可獲悉。莊園則由兩座兩層兩進深、并帶寬大天井與回廊的院落構成。一為中國傳統建筑樣式,一為西洋建筑風格,都有十分完整的防范體系,莊園內,糧倉、水井、酒庫、菜窖一應俱全;二層制高點上則有瞭望哨、射擊孔。若是情況緊急,還可由通后山的暗洞疏散。即便動亂年月,冷僻去處,有如此堅固且防范完整的莊園也可確保萬無一失。
這兩座莊園的價值還在于進入園內后,仔細觀看,無處不精細,無處不嚴謹,燕居有室、會客有廳、餐飲有堂、觀景有樓,做工精湛、布局合理,曾容納小鎮幾個機關同時辦公。
值得稱道的是青木川一帶山林青翠,植被蔥蘢,距九寨溝僅200余公里,直線距離則更短,幾乎屬同一緯度和同一生態流域,有旅游觀光的潛力挖掘。事實是青木川與九寨溝之間已有車道相通,沿途風光皆可入畫,不少旅游者已捷足先登,不定還可開辟出一條黃金旅游線路呢!
作者:王蓬 來源:《棧道 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