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句京味兒語言;50句京味兒語言味道好
老舍是我國著名的現代作家,他一生發表過多部作品,《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等作品更是獨樹一幟。其作品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尤其是那滿滿的北京味兒和大白話,以及幽默感,更讓人禁不住對老舍的語言風格由衷的贊嘆。
老舍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他的作品多是以北京為背景,大多數作品都使用地道的北京話,濃濃的北京味兒,顯示出老舍作品獨特的魅力。在他的作品中,充滿著北京的風土習俗和人文風貌,獨具地方色彩。
第一,濃郁的鄉土氣息。在老舍的作品中,最常見的場景就是北京的小胡同、四合院、天橋的雜耍等,無論是建筑還是民俗,都顯示出獨特的鄉土氣息,充滿著北京的地域特色。
第二,深深的傳統文化氣息。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文化傳承,北京作為歷朝古都,更是汲取了這種文化沉淀的養分。這種文化氣息在老舍的作品中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北京人重禮儀、豁達、寬容以及獨有的幽默感的精神氣質;二是很多人身上體現出的受到封建文化影響的落后思想印記。
第三,接地氣的市井氣息。老舍作品中的很多人物來自社會的最底層,主要包括小職員、小商販以及藝人、苦力等貧苦大眾。作為 “引車賣漿之徒”,他們的生活很不易,貧窮的生活、艱苦的環境造就了他們勤勞樸素的美德;同時他們也是受封建思想和傳統規范侵襲很深的一族,自私、狹隘、平庸、虛榮等習氣也非常鮮明。
老舍通過獨特的取材,精湛的筆法,把老北京的鄉土氣息、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以及北京人獨特的風韻、情結和精神面貌,展現在讀者和觀眾眼前,讓人置身于一個被北京文化包圍的環境之中。
老舍尤其能夠北京民眾的心理結構,在其作品中,通過對北京人講究禮儀、喜好體面以及追求細致等生活細節的描寫,將北京人性格中的優缺點呈現出來;通過人物刻畫、習俗描繪,展現出了北京文化的精髓,讓人在閱讀時印象深刻,不自覺地會置身于北京民情、民俗的氛圍之中。
只要你讀過幾部老舍的作品,就會感覺到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風格。老舍先生自己說過: “我無論是寫什么,我總希望能夠充分的信賴大白話。”
老舍的知名小說《我這一輩子》,描寫的是一位窮困潦倒的“老北京”凄苦的一生。小說的語言全部采用了大白話風格,簡潔有力,通俗易懂。
“我幼年讀過書,雖然不多,可是足夠讀七俠五義與三國志演義什么的。我記得好幾段聊齋,到如今還能說得很齊全動聽,不但聽的人都夸獎我的記性好,連我自己也覺得應該高興。”
“況且呢,差事不管大小,多少總有個升騰。我看見不止一位了,官職很大,可是那筆字還不如我的好呢,連句整話都說不出來。這樣的人既能做高官,我怎么不能呢?”
“我學的是裱糊匠。在那太平年月,裱匠是不愁沒飯吃的。那時候,死一個人不像現在這么省事。”
“一個死人到六十天后才和我們裱糊匠脫離關系,一年之中,死那么十來個有錢的人,我們便有了吃喝。”
在文章的開頭,作者通過裱糊匠的自述,將時代背景、人們的思想狀態以及階級關系等內容都表現了出來,讓我們感受到處在那個時代的沉重和悲哀。
從作者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一個裱糊匠站在我們面前說話,“一年之中,死那么十來個有錢的人,我們便有了吃喝”。一句話讓大家明白了裱糊匠求生方式和思想動態外。
老舍的作品很少有艱澀難懂的書面語言,但是大白話的運用并沒有使他的作品平淡如水,通俗的語言反而增添了濃郁的生活氣息。那些平淡的文字下的美妙意境,人、景、物、事都變得靈動有趣、惟妙惟肖。
蘇軾說過:“發纖濃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而老舍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蘇軾這句話,語言深入淺出,韻味悠長。他的作品有時候就像相聲一樣,水到渠成、效果斐然。
文章的幽默詼諧,源自對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文字功底,才能在嬉笑之余發人深省。老舍的幽默就建立在對社會現象深入了解的基礎上,他對生活中的幽默極為敏感,并善于以機智與諷刺的形式來表現。
老舍對自己寫作提出過要求: “文字要生動有趣,必須利用幽默。假若干燥,晦澀,無趣,是文藝的致命傷。”老舍追求的是內容要“想得深”語言要“說得俏”,他也是說到做到的人,所以他的作品大多數都充滿著幽默詼諧,這也是他獨樹一幟的重要藝術特色。
《我這一輩子》中就有很多這樣的語言,大大增加了小說的可讀性。貪官污吏的形象,對自己的自嘲,和那些來源自生活的語句,讓幽默的感覺油然而生。
“告訴你一句到底的話吧,作老爺的要空著手來,滿堂滿餡的去,就好像剛驚蟄后的臭蟲,來的時候是兩張皮,一會兒就變成肚大腰圓,滿兜兒血。”
“我受了報應:第一件事,我丟了老婆,把我的嘴封起來一二年!第二件是我當了巡警。在我還沒當上這個差事的時候,我管巡警們叫作‘馬路行走’‘避風閣大學士’‘ 臭腳巡’。”
“哼!我自己當上‘臭腳巡’了!生命簡直就是自己和自己開玩笑,一點不假!我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可并不因為我做了什么缺德的事;至多也不過愛多說幾句玩笑話罷了。”
老舍的作品中,充分運用了夸張、反語、比喻等修辭手法,把幽默的意境更加引人入勝。老舍的幽默,并不是要逗人哈哈大笑,而是通過幽默的語言,把場景、人物、情感等表現得更加傳神,更加深入人心。
老舍可以說是“京味小說”的創始人,也是白話文運用的最為嫻熟的作家之一,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北京味兒、大白話兒和幽默感。老舍先生白話文語言的運用,得到后來很多人的一致認可,對后來的文學創作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