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億年后人類會滅絕嗎—10億年后人類會滅絕嗎知乎
本文內容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宇宙中隱藏著無窮的奧秘,生命之存在更是其中的奇跡。雖然地球是我們已知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地方,但其實也并非絕對安全。任何一次微小的偶然事件都可能給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讓我們來回顧一下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大約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約為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雖然這在宇宙中算是常見而規模較小的事件,但卻導致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也因此離開了地球歷史的舞臺。
想象一下,如果再次發生這樣的意外事件,人類很可能經歷與恐龍相似的命運。當然,意外畢竟是意外,也許我們人類非常幸運,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遇到這種事情。
然而,即使沒有意外的發生,地球也不可能永遠適合人類生存。那么,如果沒有意外,人類還能在地球上多久存活呢?
科學家們只能根據已知情況進行合理推測。根據最近發表在《自然·地球科學》上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們預測,在大約2.5億年后,人類將面臨滅絕。現在讓我們看看具體是如何得出這個結論的。
這項研究來自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其研究目標是利用計算機模型預測下一個超級大陸的形成過程以及該過程中地球自然環境的變化。
簡單來說,地球的外部巖石圈并非一個整體,而是由許多板塊組成。這些板塊不是靜止不動的,隨著地球內部的物質活動,它們會不斷運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板塊會不斷分合,導致地球表面的陸地有時幾乎全部合并。
這種情況被稱為“超級大陸”,研究表明,地球在遙遠的過去曾多次出現“超級大陸”,最近的一次是在大約3.34億年前到2.55億年前,那個時候恐龍尚未出現。
在現代地球上,板塊運動仍在持續,這意味著地球表面的陸地仍在不斷變化。盡管這種變化對人類來說極其緩慢,但借助現代科技,我們仍然能夠探測到地球表面陸地的變化趨勢,并預測未來地球的模樣。
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地球板塊運動的持續,下一個“超級大陸”將于約2.5億年后形成。
屆時,地球表面的陸地將呈現出類似于“甜甜圈”的形狀,其中心區域將是一片內陸海,而外側將是無盡的海洋。
計算機模型的模擬結果表明,下一個“超級大陸”的形成將使地球的自然環境變得極為惡劣,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哺乳動物很可能會滅絕。
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在“超級大陸”形成的過程中,地球各個板塊之間的壓力和碰撞將導致頻繁的火山活動,從而釋放大量被困在地球深處的二氧化碳,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情況在“盤古大陸”時期就曾發生過。
研究表明,在那個時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200ppm(百萬分之200)飆升到了2100ppm(百萬分之2100),導致當時的平均氣溫比現代地球高出了10℃。
另一個原因是,太陽的亮度和向地球輻射的能量自誕生以來一直在增加。科學家根據本次研究的計算結果預測,約2.5億年后,地球將接收到比現在高出大約2.5%的太陽能量。
這兩個原因疊加在一起,將導致地球的氣溫劇烈上升。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屆時地球的平均氣溫將達到46.5℃。
此外,還有一個對人類極為不利的情況:在下一個“超級大陸”形成時,海洋中濕潤的空氣將很難進入陸地深處,導致地球表面的陸地普遍干旱,植被大范圍消失……
根據研究結果,2.5億年后,地球的自然環境將變得極其炎熱,陸地上的生物將面臨普遍干旱和食物匱乏的困境。
只有約8%的陸地面積勉強適合人類生存,但這些區域的平均氣溫也將高達35.1℃。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下,人類很可能無法生存,并最終滅絕。
可以看出,在本次研究中,科學家為我們描繪了一個黯淡的人類未來。然而,該研究并未考慮到人類的干預。或許我們可以樂觀地認為,如果沒有意外,2.5億年后地球上仍然有人類存在,那時候的人類科技水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內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