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旅游資源有哪些(甘肅人文旅游資源有哪些)
天山山脈將新疆分為南北兩大部分,稱天山以北為北疆。 準噶爾盆地位于北疆,地處阿爾泰山與天山之間。我們從烏魯木齊出發,逆時針環繞準噶爾盆地一圈,最后又回到烏魯木齊,11天游覽了20個景點。
自然風光景點按旅游線路順序有:天山天池、額爾齊斯大峽谷、五彩灘、喀納斯湖、阿勒泰白沙湖、草原石城、烏爾禾魔鬼城、賽里木湖等,自然風光景點已在上一篇游記中介紹。
人文景觀按旅游線路順序有: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際大巴扎、新疆博物館、可可托海三號礦坑、禾木村、白哈巴村、西北邊境第一連、吉木乃口岸、龍珠山地道、克拉瑪依黑油山、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石河子戈壁印象文旅園等,挑選作者本人拍攝的景點特色照片,簡要介紹,并題小詩七首(新韻)贊之。
1. 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
紅山是烏魯木齊市的標志和象征,紅山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
1933年,新疆軍閥盛世才因老上司新疆省政府主席金樹仁在紅山玉皇廟內題詩罵他,一怒之下燒了玉皇廟,如今僅存紅山塔。
在紅山2.7億年前的二疊紀地層里,采集到鞋印印跡化石,現在公園里展出。
題詩《烏魯木齊市紅山公園》:
紅山寶塔鎮河妖,廟宇千年半日焦。
鞋印化石添趣事,何方來客到天朝。
2. 際大巴扎
大巴扎,維吾爾語即集市、農貿市場。際大巴扎位于烏魯木齊市市區。集文化、建筑、民族商貿、娛樂、餐飲于一體,具有濃郁的建筑風格和西域文化。
絲綢之路觀光塔位于廣場中心,高80米,七層,是烏魯木齊市的地標性建筑。
街頭樂手
題詩《際大巴扎》:
西域風情別樣行,街頭民樂奏邊聲。
觀光塔上神飛渡,穿越時空到雪峰。
3. 新疆博物館
鎮館之寶有“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臂、伏羲女媧圖、彩繪天王踏鬼木俑等,以及先秦時期至唐代的干尸標本和附屬服飾、物品百余件。
4. 可可托海三號礦坑
三號礦坑是世界級別的大型稀有金屬礦,盛產86種礦物質。
1960年7月,蘇聯單方面撕毀對華經濟援助協議、撤走專家,逼迫中國限期還債,三號礦坑為國家償還了將近一半。
題詩《可可托海三號礦坑》:
隱匿深山貴未知,一朝露相已皆失。
爭如天際流星雨,觸目新坑誰棄之。
5. 禾木村
禾木村位于新疆最北部中蒙俄邊境線,圖瓦人的居住地。
禾木橋是禾木村的標志性建筑,重建于1970年,橋兩端都有拱門和雙開木板門。
題詩《禾木村》:
尖頂棚屋木柵欄,入村橋上過門關。
人間童話知何處,白樺林中秋色寒。
6. 白哈巴村
白哈巴村位于我國與哈薩克斯坦接壤的邊境線上,被譽為“西北第一村”。
圖瓦人世代以放牧、游獵為生,用原木壘起外形獨特的小木屋,散落在山坡草甸上。
圖瓦人獨有的樂器“楚吾爾”,是漢朝時期在西域流行的“胡笳十八拍”樂器中的一種。
題詩《白哈巴村》:
松林草甸牧邊關,散落木屋圍柵欄。
裊裊炊煙連雪嶺,胡笳彈奏越千年。
7. 西北邊境第一連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十師一八五團第一連,是兵團最西北的一個連隊,以阿拉克別克河為界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接壤。自1962年起,三代兵團人建設這片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
老軍墾舊址,一八五團一連的地窩子。
題詩《西北邊境第一連》:
戍邊西北第一連,三代屯荒戈壁灘。
大漠盡頭白樺樹,依河守望六十年。
8. 吉木乃口岸
吉木乃口岸位于新疆吉木乃縣境內,對面為哈薩克斯坦東哈薩克斯坦州。歷史上就是新疆的通商口岸,1962年口岸關閉。1997年重新正式開放。
9. 龍珠山地道遺址
中蘇冷戰時期,農十師186團五連在吉木乃邊境開挖地道,仿照《地道戰》中的地道設計,洞中有洞、家家相連、路路相通,地道長近3公里。
10.克拉瑪依黑油山
克拉瑪依百里油區,井架一望無際、輸油管道延綿百里。六十余年,戈壁灘上抽油機日夜擺動,煉油塔燈火通明。
先有黑油山,后有石油城。黑油山一個個黝黑發亮的油池,還在咕嚕咕嚕地冒著泡泡出油。
題詩《克拉瑪依黑油山》:
百里油區萬擺頭,黑油橫溢小山丘。
兒孫自有兒孫慮,幾個今朝身后憂。
11.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位于石河子市,展出實物900余件,圖片1000余幅。
1950年3月8日,第一批1300名湖南女兵穿上軍裝,登上了西去的火車。
1950年12月,新疆招聘團招聘的湖南女兵。
296塊補丁的軍大衣,國家一級革命文物,鎮館之寶。
12. 石河子戈壁印象文旅園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雜草叢生的戈壁荒灘,兵團在當時的“植棉禁區”試種棉花獲得成功。
石河子“戈壁印象”文旅園,設在石河子“八一”棉紡廠廠區。八一棉紡廠始建于1958年,這幢小樓曾經是廠部,凝聚著兵團農八師的輝煌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