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要掛的很慢嗎,阿奇霉素掛水最少要掛幾天
阿奇霉素是臨床常用的一種抗生素,它是具有 15 元氮雜內酯環的半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
它的化學結構系在紅霉素 A 內酯環的 9a 位上內插一個含有取代甲基的氮原子,經修飾后成為新一代的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
由于阿奇霉素化學結構的改變, 使藥物有較好的抗菌特性、藥動學特性和治療效果。它和紅霉素同屬一類,具有口服劑型吸收好;半衰期長,抗菌作用強,安全性高等優點。
然而阿奇霉素在臨床治療時,一般需要用 3 天,停 4 天,有的用 5 天,停 4 天,再重復第 2 療程。臨床為什么要停 4 天,而不是連續應用呢?
01具備獨特的藥代動力學特點阿奇霉素進入組織較慢,48 小時后血漿內濃度可達最高峰,在組織中分布迅速,釋放緩慢。阿奇霉素有較低的血漿濃度(0.5 g劑量之后,為0.4 ug/ml),此藥吸收完全,血清和組織半衰期長,約為 24~96 小時。因其結構中有質子化的叔氨基的存在,故對組織有較高親合力。
研究發現,使用阿奇霉素 3~5d 后,第 12d 時在巨噬細胞及白細胞內仍可以檢測到阿奇霉素。吞噬細胞能攝取高濃度阿奇霉素,并轉運至感染部位,在感染靶組織釋放藥物,從而產生了抗生素與吞噬細胞的協同殺菌作用,并極大提高了感染部位的藥物濃度。
▲吞噬細胞正在吞噬和消化有害病原
巨噬細胞可以把阿奇霉素轉運到機體的炎癥部位,組織與細胞內的阿奇霉素水平能遠遠超過同期血濃度的 10~100 倍,感染部位的阿奇霉素水平是非感染部位的 6 倍,由于其消除較慢,所以口服阿奇霉素3~5天其血藥濃度、血中游離藥物濃度和組織游離濃度較高。
因此,服藥 3 天后,即使停用,阿奇霉素依然能在體內持續作用 3~4 天。
02抗生素后效應抗生素后效應(PAE)是指細菌與抗生素短暫接觸后,藥物濃度降至MIC 以下或消除后細菌生長仍受持續抑制的效應。
有實驗證實,服用阿奇霉素3~5天后第12天時白細胞及吞噬細胞內仍能測到一定濃度,10天后血清內仍有0.3~0.6 ug/L,根據不同致病菌對阿奇霉素有不同的MIC90數值,阿奇霉素代謝到第4天后其濃度低于該菌的MIC90時,就在第4天前開始再服第二次藥(如病情需要)。
對肺炎支原體肺炎來說,服用10 mg/(kg?d)用 3 天,在第10天即停藥7天后阿奇霉素血清濃度已在0.3~0.6 ug/L,而肺炎支原體對阿奇霉素的MIC90是0.02~0.40 ug/L。因此在停藥 7 天后應服第二次藥,而對肺炎鏈球菌,則停 4 天就須服第 2 次,停 7 天就太長,達不到需要的濃度,效果會差。為確保療效,一般服三停四。
03靜脈給藥速度? 與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有關。阿奇霉素注射液不良反應主要有靜脈炎,國內外說明書中的輸注時間應該是以確保療效但避免靜脈炎的前提制定的。具體應該是:
配置 1 mg/mL(500 mL),滴注時間應不得小于 3 小時;
配置 2 mg/mL(250 mL),滴注時間不得小于一小時,不良反應發生率相對會少。
即:靜脈在短時間內接觸高濃度的阿奇霉素,不易發生靜脈炎,故高濃度高滴速。高濃度高滴速,低濃度低滴速,是在實驗結果上給出的減少靜脈炎不良反應的推薦。
? 滴注時間長短首先與配液總量有關,即在在固定劑量下,濃度小所使用的溶媒量多,濃度大所使用溶媒量少。
長期連續靜脈滴注治療,容易出現嚴重的胃腸道不良反應,還伴有穿刺處疼痛、皮疹、靜脈炎等癥狀;因此用 3 天,停 4 天可減少阿奇霉素的不良反應。
04細菌耐藥特點魏瑋等曾經對阿奇霉素連續和間歇給藥治療支原體肺炎的療效及耐藥性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用藥 3d 后 MIC 值有升高的趨勢, 但并無統計學意義,用藥 12d 后,連續給藥組 MIC 值卻有明顯升高,而此時血藥濃度已低于 MIC 值,進而增加了產生耐藥支原體肺炎的風險。
綜上所述,阿奇霉素用3天停4 天,無論是從用藥的安全性、經濟性、依從性、耐藥性都要優于連續給藥,并且療效相當。
參考文獻
1. 蔡柏薔,李龍蕓,主編.協和呼吸病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1
2. 余小明,阮國平,肖海平.蘭索拉唑聯合莫沙必利治療反流性食管炎38 例[J]. 實用臨床醫學,2010,11(8):47-50.
3. 袁壯等.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治療中的幾個問題[J].中國實用兒童雜志.2002
4.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學組.兒童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治專家共識[J].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