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二號飛船將于17日返回地球_神舟十二號飛船將于17日返回地球對嗎
定了,神舟十二號3名航天員在我國空間站工作了3個月,終于要在9月17日回家啦!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神舟十二號飛船從空間站撤離之后,已經與空間站組合體完成繞飛及徑向交會試驗,成功驗證了徑向交會技術,為后續載人飛行任務奠定了重要技術基礎。
后續,神舟十二號飛船將按照計劃再入返回地球,降落在東風著陸場。
盡管我們現在已經有能力將飛行器發射到外星球,但是憑借著目前的技術,暫時無法做到讓神舟十二號精準降落到某個經緯度,所以神舟十二號降落到東風著陸場之后,還需要神舟十二號搜救回收地面分隊,在東風著陸場內進行搜尋和搜救。
那么問題來了,東風著陸場一共有2萬平方公里,地形非常復雜,不僅戈壁、荒漠,還有鹽堿地和草湖、山地等,地面搜尋小組該如何尋找神舟十二號呢?更為重要的是,神舟十二號萬一砸到人怎么辦?
首先我們要說,之所以無法讓神舟十二號在精準的經緯度降落,主要原因是因為神舟十二號在地面約10千米時,會打開降落傘,而降落傘會隨著當天氣流、溫度以及風力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所以降落位置并不固定,但大致區域會在東風著陸場內。
神舟十二號飛船上攜帶有北斗的導航終端,在軌道上運行時就可以給出它的精確位置和速度,只有在黑障區時才會與外界失去聯系。等出了黑障區之后,神舟十二號返回艙會重新與外界建立聯系,此時地面也可以知道飛船的具體位置和速度。
神舟十二號在進入到黑障區后,地面團隊會使用雷達對返回艙進行跟蹤測量,預報著陸點的大致位置。
返回艙出黑障區之后,地面團隊會統一S頻段測量設備跟蹤測量返回艙至主傘的開傘點,同時空中搜索團隊會使用直升機來監控。
神舟十二號安全著陸之后,北斗的導航中斷依舊會發射信號,搜救人員可以獲知飛船坐標。飛船上還有閃光燈,在夜間時可以讓搜救團隊更清楚地找到返回艙。
除此之外,雖然東風著陸場面積非常大,但返回艙降落在每一個區域的概率并不相同,通過精確的計算,可以計算出返回艙降落在哪些區域的概率較高,而這些地區也是搜救團隊最為關注的區域,在安排上能夠在重點區域安排人手,以便用最快的速度找到返回艙。
為了最快時間尋找到神舟十二號返回艙,地面搜索小組已經進行了多次演練,可以說是從發現目標,到搜索返回艙,每一環節都已經演練了不下上百次,搜索隊員們也對當地的每一寸土地都進行了勘察,基本上可以保障萬無一失。
很多人擔心返回艙會不會砸到人,其實這一點有些多慮了。
首先是因為選擇東風著陸場,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里地廣人稀,建筑物極少,砸中人和房屋的概率極低。
其次是因為返回艙降落傘的顏色大多使用與天空、地面環境截然不同的紅白相間的降落傘,而且降落傘面積足夠大,人們在地面上能夠很直觀地看到返回艙將要降落到哪里。
再者,此次返回艙實行的是軟著陸,著落的速度大約是3米每秒,速度并不快,人們能夠從很遠的地方看到降落傘,并躲過。
所以,返回艙砸中人的概率并不高。相反,在四子王旗著陸場,當地老百姓非常歡迎返回艙降落到自家草場上,因為“落誰家,誰光榮”。
航天員離開返回艙之后,一般工作人員會為他們準備好椅子,讓航天員們坐在椅子上接受采訪。之所以會如此,一方面是因為返回過程中的重力加速度會對航天員身體造成一定影響,接受采訪時,航天員們還未從中恢復過來。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太空是微重力環境,在微重力環境下,航天員執行任務時間越長,肌肉和骨量越容易丟失,盡管航天員們也會進行相應的體育訓練,但身體素質仍舊無法和地面時相比,因此需要坐在椅子上接受采訪。
如果航天員在太空中執行任務的時間過長,有時候還可能需要工作人員將航天員抬出來。
最后,預祝3名航天員平安返回,中秋快樂!